銀行服務收費不可質價背離

2022-01-27 09:02:34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馮實

  與市場主體密切相關的銀行服務收費再迎新規。1月24日,中國銀保監會發佈《關於規範銀行服務市場調節價管理的指導意見》,強調定價要以服務品質為核心,並劃出多條監管紅線。

  為何要規範“市場調節價”?商業銀行服務價格分為三類: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市場調節價。前兩者主要涵蓋基礎服務,後者涉及的範圍更廣,如支付結算、電子銀行、銀行卡、理財、擔保及承諾、管理及諮詢等。

  隨著我國市場化改革持續深入,各行業的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項目逐步減少,銀行業亦如此。目前,僅個別銀行的服務項目實行政府指導價和政府定價,市場調節價項目已成為主體。因此,規範該領域收費行為,正是抓住了“牛鼻子”。

  市場調節價項目應如何收費?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項目有明確、細化的價格目錄,但市場調節價項目不同,商業銀行對此有一定的自主定價權。這樣做的初衷是,通過市場化競爭,在需求供給的共同作用下實現均衡價格。在此過程中,商業銀行良性競爭、優勝劣汰,最終推動全行業提升服務品質、創新業務模式,讓客戶擁有更多市場選擇,用腳投票。

  但市場不是萬能的。市場參與者始終存在規避監管、提高盈利的動力,其負外部性易引發“市場失靈”。具體到銀行服務收費,問題集中表現為不正當競爭、服務質價不符、引入外部服務加價過高、重復收費等。

  為此,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調節作用的同時,要通過政策規範、多方監督、行業自律,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

  銀行服務收費的基礎是服務品質,必須“質價相符”。此外,銀行還要充分保障金融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若調整市場調節價,或新設收費項目,銀行需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公示服務項目及價格標準,完整、準確地披露價格信息,不可利用市場地位差異、信息不對稱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郭子源)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