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全球地位穩步提升

2022-02-10 09:01:18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馮實

人民幣全球地位穩步提升_fororder_res01_attpic_brief

  人民幣全球地位再上新臺階。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近日發佈的報告顯示,2021年12月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由11月的2.14%升至2.70%,當月,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份額佔比升至第四。這也是2015年8月中國央行“匯改”以來,人民幣國際支付全球排名首次超越日元。

  專家學者表示,人民幣和人民幣資産的強勢表現與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密不可分。未來,人民幣國際化將推動人民幣在國際舞臺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支付“身影”越來越活躍

  根據SWIFT報告,2021年12月,在主要貨幣的支付金額排名中,美元、歐元、英鎊分別以40.51%、36.65%、5.89%的佔比位居前三位。日元佔比降至2.58%,從此前的第四位下滑一位至全球第五大活躍貨幣。從比例來看,人民幣全球支付佔比由去年11月的2.14%升至12月的2.70%;從金額來看,人民幣支付金額較11月增加了34.6%,同期全球所有貨幣支付金額總體增加了6.44%。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佔比進一步提升,與我國外貿高景氣度及人民幣資産吸引外資持續流入的表現基本一致。

  “國內防疫形勢向好,經濟整體運行在合理區間,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整體運行平穩,海外貿易各方將人民幣作為結算支付工具的意願不斷增強。”周茂華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發佈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數據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再度上升,續刷2016年第四季度報告該數據以來的新高。人民幣儲備規模也節節攀升。數據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人民幣外匯儲備總額升至3189.9億美元,實現連續11個季度增長。

  “近年來,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資産中的佔比穩步提升,反映全球央行對人民幣資産青睞有加。”周茂華表示,未來,人民幣匯率有望繼續保持基本穩定,人民幣資産的安全性與避險屬性將進一步強化,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高品質發展形成支撐

  人民幣和人民幣資産的強勢表現,與中國經濟的高品質發展密不可分。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近期表示,2021年境外投資者增持境內的債券達到1666億美元,人民幣資産已經成為外資增配的重要資産。貿易投資等實體經濟活動成為推動跨境資金流入的主要動力。商務部數據顯示,我國2021年實際利用外資規模達到1735億美元,同比增長20%,處於歷史高位,這體現了中國良好經濟發展前景對境外長期資本的吸引力。

  “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提升與我國進出口貿易在全球中的份額提升有關。”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有鑫認為,在全球供應鏈瓶頸下,海外進出口貿易和物流循環不暢,訂單紛紛涌入我國,在我國進出口貿易規模增長帶動下,人民幣結算在國際貿易中的份額提升。此外,在美元波動反彈背景下,人民幣匯率保持相對穩定,提升了國際投資者在跨境貿易、投融資中使用人民幣的信心。

  對於外資增加人民幣資産配置,王春英總結了幾個特點:一是增長速度快,2017年擴大資本市場開放以來,2018年到2021年,外資累計凈增持境內債券和股票超過7000億美元,年均增速34%;二是提升潛力大,當前,外資在我國股市和債市中的佔比保持在3%至5%的水準,與日本、韓國、巴西等發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相比都比較低,未來提升潛力比較大;三是投資價值高,人民幣資産與發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資産價格、收益的相關度比較低,是國際投資組合分散風險非常好的選擇。

  “在金融市場開放的帶動下,境外主體積極增配人民幣資産,人民幣債券指數被納入國際主流指數,帶來了不少增量資金,證券投資項下人民幣跨境使用大幅增加。”王有鑫表示,目前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份額不斷提高,國際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對人民幣的使用也隨之增長。未來,中國産業鏈和進出口貿易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經濟韌性將不斷凸顯,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和互聯互通機制將不斷完善,人民幣在國際支付和外匯儲備中的份額將繼續穩步提升。

  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産的配置需求,將推動人民幣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重要的角色。業內人士認為,儘管當前全球市場依然存在大量不確定因素,人民幣債券市場仍將是全球投資者進行多元化投資的有利選擇。由於中美十年期國債的利差長期維持在高位,全球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産的持有比例相對較低,且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深入,全球投資者仍將持續加碼人民幣資産。

  “從趨勢上看,人民幣全球支付佔比與中國經濟體量、貿易量仍不夠匹配,支付佔比相對於美元、歐元等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國內經濟長期發展前景向好,人民幣穩步推進國際化,國內加快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未來人民幣在國際支付、投資、儲備中的作用將不斷增強。”周茂華表示。

  在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看來,全球人民幣儲備份額提升,意味著人民幣更高層次的國際化,即作為國際貨幣的儲備貨幣功能進一步鞏固和加強,人民幣國際化的市場接受度和認可度將進一步提高。

  這些年,人民幣國際化動力由最初的貿易結算驅動,轉變為“貿易結算+金融交易”雙輪驅動。“即使受到疫情衝擊,在中國經濟貿易較快增長、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人民幣避險貨幣功能的支撐下,人民幣國際化還是邁上了新臺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教授涂永紅表示,未來如何進一步擴大人民幣使用範圍,構築有深度、有廣度、有韌性的國際網絡,將是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所在。

  “經濟強、貨幣強。人民幣國際化是水到渠成的過程,關鍵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品質發展、高水準開放,才能不斷增強國際市場對人民幣的信任感和認可度。”管濤説。(記者 姚進)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