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環球財智 > 正文
推動科技創新能力轉化為産業競爭力
2025-02-06 11:22:04來源:中國經濟網責編:田蜜

  一系列數據顯示,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正在持續增強。2024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為36130億元,比上年增長8.3%,實現穩定增長,投入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我國全球創新指數2024年排名升到第11位,是10年來創新力提升最快的經濟體之一。

  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不僅是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生動注腳,更為經濟轉型升級厚植根基、蓄勢賦能。創新的外延很豐富,包括很多方面,但科技創新是最“硬核”的創新,也是最基礎的創新。縱觀人類發展史,每一次重大科技革命都會帶來産業的根本性變革,尤其是基礎性、原創性、顛覆性的科學技術,均能為産業創新注入強大動力。

  有國外學者認為,綜觀世界各經濟體發展狀況,中國的表現一直很亮眼,原因就在於“中國的各行各業始終對科技創新充滿熱情,這種熱情與可持續的長期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密切聯繫”。百年變局,科技創新是關鍵變數。當下,我國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資未來,培育新質生産力。圍繞發展新質生産力佈局産業鏈,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以産業升級構築新競爭優勢,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産業和産業鏈上,各地將大有作為。

  一是鼓勵企業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場景,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不妨探索適配不同任務場景的“揭榜挂帥”“賽馬制”“軍令狀”等多元機制,強化民營企業開展重大科技攻關的資金、人才支持,為民營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創造更加有利條件。二是持續壯大耐心資本。發展新質生産力,需要付出較高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耐心資本的重要性在於長期性、價值性、責任性,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幫助科創企業化解融資難、融資貴等“成長的煩惱”。三是充分挖掘科技仲介服務的市場潛力。要建設專業化市場化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經理人隊伍,推動市場需求與創新成果實現精準對接,使科研成果能夠迅速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的深度融合,是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必由之路。2024年我國在新型儲能、微納製造、分子藥物、人形機器人、具身智慧機器人等領域新佈局5家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累計達33家,突破關鍵共性技術672項,實現技術成果轉化690項,孵化企業182家。科技創新能力轉化為産業競爭力的成效已然顯現。未來,讓科技繼續成為産業發展的強勁引擎,推動産業騰飛。(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喬瑞慶)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