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畢業季,AI相關崗位的熱度像盛夏的溫度計,一路飆到新高。美團配送部門的高性能計算崗、中石油的數智化崗位、騰訊的AIGC演算法崗,這些曾經帶著“高門檻”標簽的職位,正吸引著來自石油、機械、醫學等不同專業的年輕人。這場看似普通的就業選擇,實則藏著産業升級的“人才密碼”——當AI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從概念變成工具,人才需求早已從“技術專才”轉向“場景通才”。
AI人才熱的本質,是技術與産業的“雙向奔赴”。數據顯示,我國AI産業規模已突破7000億元,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增速。但技術再先進,也要落地才能産生價值。就像當年互聯網從“網頁瀏覽”進化到“移動支付”,離不開那些懂技術、懂消費場景的開發者一樣。如今AI要滲透進醫療、製造、能源等領域,同樣需要既懂演算法又懂行業痛點的“跨界者”。媒體報道中提到的西南石油大學的李益彰,既會AI建模又懂石油開採規律,成了能源行業的“雙料工程師”,這種“技術+場景”的複合能力,恰恰是AI落地的關鍵。
但熱鬧背後,也隱含著産業升級的深層焦慮。企業需要的不是只會寫代碼的“技術宅”,而是能把演算法變成生産力的“翻譯官”。某研究院招聘AI崗位時,報名者裏不乏頂尖名校畢業生,但最終勝出的反而是有醫療背景的跨界者——因為他能快速理解醫生對影像診斷的真實需求,讓AI模型更“接地氣”。這從側面説明,數字社會的AI人才,正從技術專家向“需求解碼者”進化。
高校的快速佈局,正是對這種需求的回應。從清華的AI通識學院到北師大的“漢語言文學+AI”雙學位,從500所高校開設AI專業到教育部新增29種新專業,教育端正在嘗試打破學科壁壘。這種探索很有必要:如果AI人才只懂技術不懂醫療,醫療AI可能永遠停留在“實驗室精度”;如果只懂演算法不懂製造,工業機器人可能無法解決生産線的具體問題。就像培育一棵樹,既要紮根技術土壤,也要伸展到各個應用枝丫,才能結出實用的果實。
當然,人才熱也帶來新挑戰。當數據標注從“簡單勞動”變成“專業活”,跨專業學生開始付費買筆試經驗,企業把“院校背景”納入篩選標準,這波職業熱度也在悄悄抬高行業門檻。但換個角度看,新技術的普及往往要經歷從野蠻生長到精細化運營的過程。在行業發展之初,通過人才之間的競爭,我們漸漸會看到真正影響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技術往往決定了産業應用的下限,最終我們需要的不僅是那些代碼寫得好的人,而是能夠把技術與真實需求銜接的人才。
當然,在産業熱潮之下,求職者依舊需要保持必要的清醒。社交平臺上涌現的各類筆試面試付費課程,某種程度上折射出部分跨專業畢業生盲目追逐風口的焦慮心態。哪有需求,哪就有市場。然而,最終的成功仍然取決於個人的知識、技能和經驗,付費面試輔導並不能替代自身的努力和準備。
無論是從石油專業轉AI,還是從機械跨到數智化,在這些年輕的求職者身上,藏著數字時代最生動的成長邏輯:技術從來不是孤立的,它像一條河,只有流入田野、城市、車間,才能真正奔涌成勢。而那些能在不同領域間架橋的人,終將成為這場遷徙中最耀眼的弄潮兒。AI的未來不在代碼裏,而在與真實世界的每一次連接中。(高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