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環球財智 > 正文
放大旅遊業聚人氣促增長作用
2025-02-07 08:54:40來源:經濟日報責編:田蜜

  今年春節假期,旅遊市場延續了去年的火熱態勢,持續回暖,顯示出旅遊業在聚人氣、促消費、助增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旅遊業雖然“身形靈巧”,但延展帶動的體量巨大且發展迅速,成為我國經濟持續向好、煥發活力的新引擎,其展現出的幾個趨勢性特徵值得關注。

  其一,旅遊消費逐漸回升,供給增加進一步促進需求釋放。今年春節旅遊花費持續提高,飛豬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國內遊人均消費比去年提升近10%。從總花費來看,2024年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為5.75萬億元,比上年增加0.84萬億元,同比增長17.1%。從人均消費來看,2024年春節人均旅遊消費1335元,較2019年同期下降10%,而國慶假期人均旅遊消費1326元,較2019年同期提高10.2%,從這一頭一尾、一減一增的對比也能看出旅遊業呈現出從復蘇到企穩的發展趨勢。2024年,民航旅客運輸量預計達到7.3億人次,同比增長17.7%,酒店存量規模也有所擴大,機票和酒店價格回落,進一步激發了全民旅遊熱情。

  其二,部分旅遊市場仍有上升空間,重點群體潛在需求逐漸釋放。分城鄉看,2024年城鎮居民的出遊人次為43.70億,同比增長16.3%,農村居民的出遊人次為12.45億,同比增長9.9%;城鎮居民的旅遊花費為4.93萬億元,同比增長18.0%,農村居民的旅遊花費為0.83萬億元,同比增長12.2%,這表明城鄉旅遊需求的釋放節奏不同,農村旅遊市場仍有潛在發展動力。旅遊需求呈現出與人口結構變動一致的特徵,有積蓄有時間的銀發群體、有活力愛探索的青年學生潛在需求旺盛。攜程數據顯示,2024年超三成銀發人群出行頻次是2019年的2倍;飛豬數據顯示,“90後”“00後”自駕遊佔比近六成,“05後”租車遊訂單量同比增長5倍。

  其三,旅遊市場呈現梯次發展,全域、全時旅遊態勢明顯。2024年旅遊需求隨著人口流動頻次增加,旅遊市場呈現梯次發展態勢。當前,既有部分傳統遊客集中于旅遊城市、熱門景區、重點體驗項目,也有部分遊客將旅遊融入探親、商務、文化活動,換個地方過週末。旅遊業的供給主體和消費場景也從景區景點走向大街小巷,融入生活性服務業的方方面面,泛化特徵明顯,推動旅遊市場向全民、全域、全時的全方位態勢發展。

  除此之外,出境遊是國內遊的競爭性選擇,入境遊是國內市場的有力支撐,出入境旅遊的發展趨勢同樣值得關注。攜程數據顯示,近幾年出境遊持續火爆,除一二線城市遊客以外,三四線城市遊客出境遊規模快速增長,對國內旅遊市場形成一定分流。入境遊也迎來了回暖,在我國簽證便利化、免簽國家不斷增加、240小時過境免簽新政等利好政策下,今年春節期間入境遊門票、酒店訂單分別同比增長180%和60%,攜程入境遊訂單同比增長1倍,國外遊客仍以亞洲近鄰、“熟客”為主,超25%的國際遊客多次來中國旅遊,中國廣闊的旅遊市場面向全球遊客仍有空間、有容量、有潛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擴大服務消費,促進文化旅遊業發展。未來,文化旅遊業有望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在“快樂GDP”帶動下,“情緒經濟”的重要性日趨凸顯,各地在佈局2025年旅遊市場時,仍有大量工作要做。一方面,要推動文旅融合,豐富消費體驗。蛇年春節作為首個“非遺”春節,多地推出“非遺遊”,既弘揚和傳承了當地傳統文化底蘊,又達到凝聚人心、集聚人氣的作用。有些傳統旅遊城市可以從自然景觀向人文服務等消費場景過渡,適時加入地方文化習俗、國潮新風等元素,增加遊客黏性。另一方面,要強化旅遊基礎設施保障。2025年春節電影市場、自駕出行火爆,順應旅遊市場向全域、全時發展的趨勢,旅遊目的地城市更需要升級綜合服務能力,加大城市影院、停車場等相應旅遊基礎設施保障力度,在餐飲、休閒、文化娛樂等多項服務設施配套方面實現“以需定供”,推動旅遊産業帶動地區服務業的全方位升級。(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李璐)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