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環球財智 > 正文
近100家機構計劃發行超3000億元債券——債市“科技板”助力科創
2025-05-19 10:05:57來源:經濟日報責編:田蜜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近日聯合發佈關於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有關事宜的公告,多家企業、金融機構等迅速響應,推動全國首批科技創新債券亮相。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自5月7日科技創新債券上線以來至5月14日,14家股權投資機構完成發行、11家股權投資機構開展註冊,註冊發行金額合計約200億元,發行人覆蓋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區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近期表示,初步統計,目前有近100家市場機構計劃發行超過3000億元的科技創新債券,預計後續還會有更多機構參與。

  支持三類主體聚焦“硬科技”

  《公告》落地後,滬深北交易所同日發佈《關於進一步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服務新質生産力的通知》,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佈《關於推出科技創新債券、構建債市“科技板”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實施細則。

  科技創新債券發行主體增量擴容是亮點之一。《公告》從豐富科技創新債券産品體系、完善科技創新債券配套支持機制等方面提出多項舉措,引導債券市場資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並明確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和創業投資機構等三大主體可發行科技創新債券。

  過去一段時間,受各種因素影響,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創投機構等股權投資機構在募資、投資、退出等方面存在一些困難。此次以債券市場為切入點,支持投資經驗豐富的頭部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創投機構等發行5+3、5+5等長期限債券,這些債券可達10年甚至更長。業內人士認為,這有利於形成股權投資“募投管退”良性循環,培育壯大耐心資本。同時,股權投資機構通過債券市場等多渠道募集資金,也減少了對政府性資金的過度依賴,進一步提升了投資效率。

  此次新增支持商業銀行、證券公司、金融資産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作為科技創新債券發行主體,同時新增支持股權投資機構募集資金用於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設立、擴募等。對此,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總監馮琳表示,這將拓寬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增強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型企業全生命週期、各類型融資的能力。股權投資機構通過債市等多渠道募集資金,有助於帶動更多資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目前科創債發行主體中,科技型企業以高等級央國企和頭部民企為主,債市“科技板”啟航後,預計將鼓勵更多成熟期、成長期民營科技型企業通過發行科技創新債券進行融資。

  各方參與熱情高漲

  5月15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科大訊飛、京東方等24家科技型企業已累計發行科技創新債券167億元,包括9家民營企業,3家公眾企業以及多家地方國企及央企,覆蓋了積體電路、通信設備、新材料等多個前沿新興領域,輻射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等13個省份。截至目前,已有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郵儲銀行、中信銀行等10余家銀行發佈相關債券的承銷進展。

  中信銀行有關負責人介紹,由該行主承銷的全國首批科技創新債券達15單,其中,該行發揮主導推動作用的牽頭承銷項目9單,引導債市資金精準滴灌高端晶片、人工智能、新能源、先進製造、農業現代化等戰略關鍵領域。

  “債市‘科技板’啟航有助於構建‘債貸股’聯動的融資體系。”中債資信企業與機構部負責人孫靜媛表示,對於金融機構,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募集專項資金,定向用於科技貸款、股權投資等多種途徑,有利於破解傳統信貸與科創需求的結構性錯配問題;對於科技型企業,可依託科技創新債券資金支持研發投入、項目建設、並購等,形成“技術信用”驅動的融資新模式;對於符合要求的股權投資機構,募集資金可以用於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設立、擴募等,化解早期科技項目募資難問題,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機制創新激發活力

  債市“科技板”充分考慮到投融兩端的需求,並通過機制創新激發市場活力。在提升科技創新債券發行效率和融資可得性的同時,引導擴大投資者範圍,提高科技創新債券交易活躍度。

  科技型企業生産經營具有輕資産、高投入、長週期的特點,債券發行人希望從債券市場獲得長週期、低成本、償付靈活的資金,以更好匹配科技創新領域投融資需求。記者了解到,考慮到發行人的訴求,債市“科技板”進行制度設計時,對發行環節做了有針對性的安排。如允許發行人靈活選擇發行方式,創新設置含權結構、發行繳款、還本付息等條款;簡化信息披露規則,允許發行人與投資人約定豁免披露事項;打破傳統以資産規模為重心的評級思路,建立適合科技創新領域的評級方法等。

  “從融資期限來看,此前發行的科創債和科創票據中,期限在5年及以下的佔比達90%,融資期限整體較短。”馮琳表示,支持發行人靈活選擇融資期限,重點鼓勵長期限債券發行,可以使科技創新債券募集資金更好匹配科技型企業投資週期以及股權投資基金的投資回報週期。

  同時,為提高市場投資積極性,債市“科技板”鼓勵金融機構、資管機構、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保險資金、養老金等資金積極參與投資,鼓勵創設與科技創新債券指數以及與相關指數掛鉤的産品,引導擴大投資者範圍。

  在科技創新債券市場建設中,完善增信機制也成為政策發力的重點方向。相較于一般工商企業,科創企業在成長性與不確定性上的雙重特徵,使其信用風險更具挑戰性。《公告》鼓勵金融機構和專業信用增進、擔保機構開展信用保護工具、信用風險緩釋憑證、信用違約互換合約、擔保等業務。同時,人民銀行將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通過共同擔保等多樣化的增信措施,分擔債券的部分違約損失風險。馮琳認為,這在提升科技創新債券投資者認可度、提高發債成功率的同時,有助於保證債券市場“科技板”持續穩定運行。(記者 陳果靜)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