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7年11月23日 第 04 版)
“原來香港跟廣西經濟聯繫那麼密切,不來這一趟都不知道!”前不久赴廣西參加“一帶一路”桂港高層論壇的一位媒體朋友回來後如此向記者感慨。的確,説起廣西和香港,大部分人都想不出太多聯繫。但近年來,在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坐擁西部大開發、東盟開放等多重優勢的廣西成為港商投資興業的熱點,桂港合作進入快車道,可謂前景廣闊,好戲連臺。
對外開放帶來巨大機遇
今年5月10日,香港特區政府專門成立駐廣西聯絡處。
談及成立的初衷,聯絡處主任盧咏斯説:“之所以選擇在廣西設立聯絡處,主要有3個原因,即看中廣西獨特的地理優勢、桂港兩地多元化的合作基礎及廣闊的合作空間。”
一個多月後,這個決定隨即被證明是正確的。6月,《CEPA服務貿易協議》開始實施,廣西成為實施CEPA先行先試政策的3個省區之一,一舉躍升為內地對港澳開放合作的前沿。為充分利用先行先試的優勢,廣西推出近400個CEPA服務業招商項目,涉及商務、通信等10多個領域。這給香港商界帶來巨大機遇。“尤其在金融和交通物流上,雙方合作潛力巨大。”盧咏斯表示。
近年來,廣西在對外開放中實現新的騰飛。不少赴廣西考察的港商來了之後都不住讚嘆:“廣西發展之快是我們想像不到的。”受此推動,桂港經貿合作也取得了讓人矚目的成果。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廣西與香港進出口總額由10.26億美元增長至26.5億美元,年均增長26.6%。截至2016年底,香港在桂投資項目總數達6747個,協議金額218億美元,實際到位金額83.9億美元。港資已連續多年位居廣西境外投資首位。
香港友好協進會訪問團副團長盧溫勝表示:“未來香港將繼續發揮自身國際金融中心和‘超級聯繫人’優勢,協助廣西更多企業到香港上市,推動桂港兩地高端服務業深入合作,推動珠江—西江經濟帶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建設,實現區域的協調發展。”
攜手開發“一帶一路”市場
“廣西和香港都處在‘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上,兩地在機制、開放、資源、區位四個方面存在互補關係,桂港攜手合作,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黃柳權在前不久舉行的“一帶一路”桂港合作論壇上説。
黃柳權的觀點也代表著香港和廣西業界的看法。尤其廣西是中國西部唯一沿邊沿海的省區,與東盟陸海相連,地理位置獨特,優勢明顯,香港工商、經貿、金融界都希望抓住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機遇,進駐廣西,進入東盟。
“香港已經加入東盟自由貿易區,共同發展對東盟各國關係將是桂港合作的一個新方向和新里程,兩地應發揮各自優勢,做好東盟合作這篇文章。”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不久前在“一帶一路”桂港合作論壇上如是表示。
梁振英説,東盟是香港第二大貨物貿易夥伴,服務貿易前景看好。而廣西與越南接壤,且與東盟經貿關係向來緊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成立,更進一步鞏固了廣西作為中國對東盟開放的前沿地區。香港可憑著“一國兩制”的雙重優勢,以及長時期開放、高度國際化的特點,結合廣西在地理、貿易、金融專業服務等産業的優勢,攜手開發“一帶一路”沿線的東盟市場。
“在‘一帶一路’機遇下,香港可為廣西提供豐富優質的服務技術、金融人才等。”香港專業聯盟主席劉炳章説,目前廣西正處於經濟上升期,而香港是廣西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重要商貿平臺,兩地攜手合作,將實現互利共贏發展。
你來我往結下奇妙情緣
在文化教育領域,桂港兩地學術交流、教師培訓及青年學生交流也日益熱絡。香港學生到廣西的大學升學人數不斷增加,2016年,在廣西高校就讀的香港學生人數達118人,廣西中醫藥大學甚至自2008年起,就特別為香港學生開設本科傳統中醫“香港班”。
畢業于該校的香港籍碩士研究生黃翠麗喜歡生活在廣西。她説:“在我30年的人生中,約有1/3時間都在廣西南寧度過。”在校期間,她不僅收穫了學識,也收穫了愛情。2016年,她與相戀7年的同班同學廣西人戴承皓喜結連理。黃翠麗透露:“隨著內地教學品質的不斷提升,有越來越多的香港學生到廣西學習。香港女生在學習中認識內地男生,因此而上演的校園愛情故事也越來越多。”
廣西文化廳副廳長朱創偉認為,桂港兩地地緣相近,文化相通,人文相親,兩地在文化交流上的優勢得天獨厚,民心也貼得越來越近。他介紹,去年廣西組織藝術團赴港參加“賞心樂食”美食文化節,壯鄉歌舞、天琴彈唱、民族服飾走秀、繡球製作等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特色鮮明的節目,就吸引了約10萬人次的香港市民前來觀賞。隨著桂港經貿合作日益密切,兩地的文化交流會更加熱絡。
下一步,廣西將積極推動桂港兩地青年交流交往,比如實施《張騫計劃——大學生暑期實習項目》,組織香港大學生來桂實習,並赴南寧、桂林、北海、百色等地的香港青少年國情體驗和創新創業基地交流參觀。(汪靈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