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廣西巴馬構築“天羅地網”防治扶貧領域腐敗

2017-11-27 15:41:43 | 來源:人民網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人民網巴馬11月26日電 (記者龐革平)“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我們村的各種腐敗現象少了,特別是在扶貧領域,什麼危房改造呀、家庭水櫃呀、産業發展呀等等的扶貧資金髮放都能按時到位,並且沒有了優親厚友的現象,貧困戶脫貧的步伐加快了!”11月26日,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熱潮中,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燕洞鎮同合村一位正通過報紙學習了解十九大精神的七旬老人向阿伯説出了自己的心聲,也説出了巴馬縣構築“天羅地網”防治扶貧領域腐敗問題之後的清正廉明。

  自開展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專項工作以來,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委、縣政府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關於脫貧攻堅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縣紀委主動出擊,勇於擔當、較真碰硬,特別是在扶貧領域基礎設施建設、産業發展等的項目落實及資金使用中,全程跟進監督,且在“防”和“治”上下功夫,全力壓實“責任網”、編織“監督網”、構建“高壓網”、築牢“教育網”、完善“制度網”,構築扶貧領域腐敗防治模式,為全縣打贏脫貧攻堅戰保駕護航。2016年7月以來,全縣共立案扶貧領域案件138起,涉案金額815.49萬元,給予黨政紀處分79人,追責因落實“兩個責任”不力的黨員領導幹部21人,給予誡勉談話等組織處理98人,組織提醒談話56人,形成強有力的震懾。

  壓實“責任網”。多年以來,巴馬縣黨委認真落實主體責任,對全縣各基層黨委(黨組)組織“兩個責任”落實不到位、班子成員履行“一崗雙責”不夠主動、一些黨員幹部紀律規矩意識比較淡薄、落實“兩個責任”存在層層遞減現象等五個方面的問題,作為必須整改的共性問題進行整改。將全縣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內容,推動縣、鄉、村三級層層召開動員會,對工作進行全面安排和部署,強化黨員幹部的脫貧攻堅責任。三次召開全縣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集體約談會,縣委書記集體約談各鄉鎮黨委書記、紀委書記、縣直各單位黨組織書記、紀檢組長以及縣紀委監察局領導班子共892人/次,對抓好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確保工作壓力向基層傳導,切實解決落實主體責任“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編織“監督網”。巴馬縣持續深化專項行動,列出5類重點解決的突出問題,以鄉鎮、村(社區)和縣直部門為重點,對落實扶貧政策不堅決、扶貧資金管理使用不規範、扶貧項目實施違規操作、扶貧領域中的“四風”和腐敗問題以及落實主體責任不力等五個方面的問題進行重點整治。加大對落實脫貧攻堅政策不力、扶貧工作不紮實等問題的責任追究力度,嚴肅問責一批不作為、慢作為的突出問題。暢通群眾監督,搭建來電、來信、來訪、網絡舉報“四位一體”舉報平臺,堅持開展反映扶貧領域涉嫌違紀問題專項工作巡迴大接訪活動,讓群眾在家門口反映問題訴求,暢通群眾監督網絡。

  今年以來,全縣開展公開大接訪活動20多場次,受理群眾諮詢2600多人次,收集問題線索60余條,收到信訪舉報件62件,排查問題線索62件,初核問題線索40件,辦結問題線索40件,轉立案14件,結案14件。發揮專項巡察監督,組織開展巡察,充分發揮巡察利劍作用,全縣對4個鄉鎮16個縣直單位進行了巡察,重點排查扶貧資金項目中存在的問題線索,共發現問題152個,其中向自治縣紀委移交問題線索48條,向自治縣黨委組織部移交問題線索12條,提出整改問題92條,為查辦案件提供了案源線索。嚴格實行“一案雙查”,對於扶貧領域案件,既倒查追究黨委主體責任、紀委監督責任,也倒查追究相關職能部門是否盡到了監管職責,嚴肅追究相關領導失職失責問題。對黨員幹部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紀律作風不嚴不實,弄虛作假搞“數字脫貧”等行為進行嚴肅追責問責,並在全縣範圍內進行通報。今年,巴馬縣對西山鄉卡才村扶貧工作出現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責任不落實、作風不紮實問題,共問責處理幹部5人;對在農村家庭水櫃項目建設中失職失責的水利局局長、分管副局長、紀檢組長等7人進行立案審查。強化部門聯動監督,縣紀委與組織人事、公安、檢察、法院、財政、審計等部門建立定期互通信息制度和信息共享機制,廣泛收集扶貧領域案件線索。今年以來,自治縣紀委從法院、審計等部門獲得有價值問題線索5條,立案審查5件。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