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忻城“電商進農村”加速鄉村振興

2017-12-07 10:22:35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頭條下文字〕(首頁標題)“電商進農村”加速鄉村振興(內容頁標題)忻城“電商進農村”加速鄉村振興

  搭乘電商車 山鄉展新顏

  ——忻城“電商進農村”加速鄉村振興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蒙進煌 通訊員 藍春青

  12月5日,在忻城縣歐洞鄉優質高産百香果(核心)示範園,圓潤飽滿的百香果壓低了果架,農民穿梭其中,忙於收果。

  搭上“電商快車”後,收果也如同與時間賽跑。果子在清晨被摘下,經過分撿、清潔、包裝,當天就被發往全國各地。

  這忙碌的一幕,是忻城縣加快電商扶貧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縣大力發展電商,讓百香果、糯玉米、古法紅糖等特産送上電商快車道。2016年,全縣上行農産品交易額達6000多萬元。今年以來,全縣農産品電商銷售額達1.5億元。

  百香果園香飄網上

  在歐洞鄉優質高産百香果(核心)示範園,碩果纍纍的景象讓人欣喜。

  示範園位於323國道旁,由忻城縣眾智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創建。“要是沒有電商銷售,不敢種這麼多果。”公司董事長鄧有勝説,公司投資558萬元,把示範園擴建至650畝。

  為幫助群眾搶季節,歐洞鄉在縣財政扶助資金還沒下撥的情況下,除採取擔保、墊付水泥款等形式幫助群眾外,還積極籌措資金做好道路建設工作,保證新種百香果示範區道路通暢。

  政府的大力支持,激發了農民種植百香果的積極性。今年,僅歐洞鄉就建立了4個百香果種植示範基地,全鄉新種植百香果面積達2200畝。

  大規模種植百香果,也吸引了外地客商紛至遝來。“歐洞的百香果,80%的銷售靠電商。有了農村電商的覆蓋,百香果成了香餑餑。”歐洞鄉黨委書記藍華介紹。

  電商中心“曬”特産

  在忻城,人們以前經常教育孩子,“要好好讀書,將來不用啃玉米”。如今,吃著糯玉米長大的忻城人,不僅把家鄉的糯玉米打出品牌,還賣到全國各地的餐桌上。

  珍珠糯玉米頭,前些年賣4元一公斤,如今網上銷售能賣12元一公斤;百香果以前是3元一公斤,如今網上可賣10元一公斤;土榨紅糖的線上零售價,每公斤也從10元提高到40元。電商的發展,讓分散的農民更多地享受到互聯網帶來的紅利。

  “我們結合本縣實際情況,以‘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協會組織推進、龍頭企業帶動’的原則,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作。”忻城縣縣長李朝暉介紹。

  在忻城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展示架上糯玉米、百香果、土制紅糖、藍莓等特産琳琅滿目。同時,縣裏還建起物流倉儲中心、電子商務孵化園。16家快遞公司看準形勢,紛紛入駐。

  為了讓電子商務向鄉村全覆蓋,全縣還完善基礎建設。如今,該縣村村通水泥路,無線通信網絡覆蓋12個鄉鎮130個行政村(社區),覆蓋率100%;家庭光纖寬頻覆蓋127個行政村,覆蓋率98%;全縣51個貧困村,有48個貧困村通光纖寬頻。

  如今,忻城縣全面構建起“縣+鄉(鎮)+村”上下一體的農村電商服務網絡體系,農村群眾獲得網上代買、代賣和網絡創業、農資供應等服務。

  忻城縣現有從事電商企業50多家,通過電商銷售的産品有珍珠糯玉米、金銀花、百香果、古法紅糖、牛大力富硒茶等40多種特産,其中通過食品品質標準QS認證的農産品達20種。 

  “互聯網+”助力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為廣大的農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忻城縣委書記謝大研介紹,縣委、縣政府以電商為抓手,搭建扶貧平臺,優化脫貧産業,為電商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如今,忻城縣以入選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為契機,通過實施“互聯網+”工程,促進地方傳統産業,尤其是農業及農産品加工業實現電子商務化,取得良好成果。數據顯示,全縣已形成25萬畝桑蠶,年産蠶繭2.732萬噸;優質珍珠糯玉米15萬畝,年産玉米4.275萬噸;發展百香果2.5萬畝,年産百香果4.5萬噸。

  下一步,該縣將加大基礎設施,解決電商發展瓶頸,破解物流“最後一公里”,建立終端冷鏈體系,加大農村電商人才培訓力度,加強農産品品牌建設,助力全縣經濟社會邁上新臺階。

  ■記者手記

  電商進村 大有可為

  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多次提及加強農村電子商務建設,國務院和地方政府出臺了多項政策,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明確支持電商扶貧。

  忻城縣抓住機遇,自2016年成功創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以來,該縣逐漸建成縣、鄉、村三級運營體系,實現工業品下鄉、農産品進城和農村電商綜合服務需求,全縣通過電商銷售出去的特産多達100余種。昔日山裏人吃的“雜糧”,今日成為全國城裏人餐桌上的美食。

  有了電商“翅膀”,土特産受熱捧,百姓有信心,何愁鄉村不振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