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2月8日電題:端好中國自己的“糖罐子”——全國最大食糖生産基地供給側改革調查
新華社記者劉偉、何偉
眼下正值新榨季,記者在“中國糖都”廣西崇左看到,蔗農開始砍收甘蔗,已開榨的糖廠也是鉚足了勁兒,預計新榨季將收穫更多“甜蜜”。
廣西糖料蔗和食糖産量連續10多年佔全國總産量的60%左右,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糖罐子”。近年來,為提升我國糖業競爭力、確保食糖安全,廣西重點推進優質高産高糖(“雙高”)糖料蔗基地建設、制糖企業戰略重組、循環經濟建設等,全力推進糖業供給側改革。
依託機械化人均管理甘蔗達1000畝
“我們合作社種有5000畝甘蔗,全部採取澳大利亞新技術,種植、管理和收割實現全程機械化,有效降低了生産成本。”在廣西崇左市扶綏縣渠黎鎮“雙高”基地,雷達現代農業合作聯社理事長丁雷自豪地説。
丁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用人工砍甘蔗,一個人一天只能收1噸左右,要支付150元。而用機械收割,1噸甘蔗只需要90元。加之除草、施肥等環節機械化也可以省下不少錢,“若按傳統種植模式只能是保本,利潤就靠機械化了。”丁雷説。
受生産成本上升和國外低價糖衝擊影響,我國糖業發展一度面臨嚴峻挑戰,作為中國糖業主産區的廣西則首當其衝,甘蔗收購價、種植面積、種蔗收入、糖企利潤出現嚴重下滑。
廣西一方面積極推進糖業供給側改革,一方面加大打擊食糖走私力度。隨著一系列“組合拳”的實施,糖市逐步回暖。2016/2017年榨季,廣西入榨甘蔗量、産糖量、糖價等多項指標均有增長,糖企基本扭虧為盈,帶動農民種蔗收入同比增加約30億元。
扶綏縣糖業發展辦公室副主任盧永鋒説:“目前全縣已建設‘雙高’基地41.6萬畝,有超過100家甘蔗專業種植公司和專業合作社參與建設,有的種植面積達1萬畝以上。”
“‘雙高’基地著眼于建立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的現代農業,是廣西糖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自治區糖業發展辦公室主任黃勝傑説,2014年至2019年廣西各級財政將籌措170多億元資金,用於500萬畝“雙高”基地建設,截至目前已完成建設面積256.4萬畝。
目前, 廣西“雙高”基地種植良種率達100%,耕作、新植環節基本實現機械化,收穫環節機械化率為15.2%。
“二次創業”為糖業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無論對糖企還是對廣西2000多萬蔗農來説,新榨季都值得期待。
“新榨季預計可榨甘蔗175萬噸。”位於崇左的廣西東門南華糖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陳志強説,公司重視技術創新與産業升級轉型,很多生産環節實現自動化、信息化、智慧化。“過去日榨2.2萬噸甘蔗需要員工1400人,而現在日榨2.2萬噸甘蔗,只需員工980人,同時産糖率提高了0.6個百分點,達到12.5%。”
據初步統計,新榨季廣西糖料蔗種植面積約1140萬畝,比去年略有增加;預計糖料蔗入榨量約4800萬噸,産糖量約580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0%左右。
黃勝傑説,廣西堅定不移推進制糖企業戰略重組,制糖企業集團已從“十二五”期間的17家減少到目前的14家,糖廠數量從2015年的104家減少到目前的99家,6家核心制糖企業産糖量約佔廣西總量70%左右。
目前,廣西糖業綜合利用産值佔制糖總産值的比率超過40%,循環經濟與綜合利用水準國內行業領先。
日前,廣西泛糖産品交易中心開始試運行,預計2018年底廣西絕大部分涉糖産品將在這一平臺交易,將有助於防止糖價大起大落,維護糖廠和蔗農利益。
期盼多方發力確保“糖罐子”安全
廣西糖業發展辦公室副主任李文綱説: “在巴西、泰國,一噸糖料蔗生産成本約200元,而我國糖料蔗生産成本每噸超過500元。”
專家認為,降成本是糖業供給側改革的題中要義,這需要加大推廣甘蔗生産現代化設備、技術,用機械化代替人力,用先進技術保證甘蔗生産品質。
目前大部分制糖企業生産技術裝備落後,自動化、信息化、智慧化改造迫在眉睫。廣西2016/2017年榨季機收率僅為15.6%,據有關部門分析,完成500萬畝“雙高”基地,需要至少2000台大型收穫機,但目前全廣西僅有162台。
“現在種水果一畝收益好幾萬塊。如果沒有國家和糖廠支持,種甘蔗就沒有效益。”崇左市岜隴一品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勁松説。按照規劃,國家對“雙高”基地的補貼將持續到2019年,期待儘快明晰後續補貼政策,將“糖罐子”穩穩端在自己手裏。
廣西洋浦南華糖業集團常務副總裁焦念民等業內人士認為,應借鑒世界主要産糖國立法經驗,結合地方實際,加快出臺廣西糖業發展地方性法規,建立糖業管理的長效機制。(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