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把貧困戶聚集在産業鏈上

2017-12-26 17:32:58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大雪節氣。象州縣中平鎮仁義村愛當年烤紅薯廠裏,去皮、剖開、蒸制……一片繁忙。

  “我在廣東打過工,開過榨油坊,開過蛋糕店,賣過爆米花……現在回到家鄉開烤紅薯廠。”廠長吳釗雄介紹,工人中吸納了貧困戶6人。

  寺村鎮龍鄉家禽現代養殖場裏,雞舍乾淨整潔,一個個新鮮雞蛋從自動化傳輸帶上滾出來,工人們輕鬆地撿蛋、包裝。

  養殖場招的工人中,有17名來自貧困戶。“在家門口就可以就業,每個月工資2500元,我挺滿足。”貧困戶楊紹才説。

  這些都是象州通過抓黨建促脫貧打造“一鄉一品”的成功例子。2016年以來,該縣深入開展“雙建雙帶”(建強黨組織、建強黨員隊伍,黨組織帶貧困村、黨員帶群眾)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活動,基層黨組織、廣大黨員成為扶貧攻堅的中堅力量。目前,全縣建立産業黨支部35個,分設黨小組51個,參與産業發展的貧困戶3200多戶,10個貧困村超1.5萬人脫貧摘帽,真正實現了把黨組織建在産業鏈上、讓黨員活躍在産業鏈上、使群眾富在産業鏈上。

  支部引領興産業

  12月8日,記者走進寺村鎮第一書記扶貧産業園,3000畝連片的砂糖桔在碧波裏盪漾,一眼望不到盡頭。

  水果在象州屬於新興産業。3年前,部分農村黨員成功種植砂糖桔、蜜柚,創造了一個個“創富神話”,引領群眾紛紛加入種果行列,目前全縣砂糖桔、三紅蜜柚等達16.8萬畝,年産水果17萬噸。

  水果産業的快速發展,是機遇,更是挑戰。象州縣委通過實施“先鋒旗幟”支部引領工程,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把貧困戶聚集在産業鏈上。

  第一書記扶貧産業園被認定為第一批廣西縣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現種植有砂糖桔、蜜桔、葡萄等,核心區規模連片3000畝、拓展區5000畝、輻射區1萬畝,畝産值達8000元至1.2萬元以上。在黨支部的引導下,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加入合作社的模式發展水果種植,有效帶動周邊村130戶貧困家庭增産增收。

  “産業延伸到哪,黨支部就建到哪,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模範帶頭先鋒作用就發揮到哪。”縣委書記鄧應文説,象州以特色産業為紐帶,以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為重點,按照單獨建、聯合建、挂靠建等多種方式,構建村級組織建黨總支、産業鏈建黨支部、産業基地設黨小組的黨群聯動致富鏈。

  “以前我不相信種果能脫貧,後來黨支部帶領我們貧困戶去參觀,宣講産業扶持政策,我才種了5畝砂糖桔。”貧困戶相光祥説,按照4元/斤的價格算,他家的砂糖桔今年有望收入20萬元,脫貧致富不在話下。

  黨員發力強“造血”

  入冬以來,象州縣電子商務中心負責人、黨支部書記黃小龍成了村民眼中的“網紅”,走到哪都備受歡迎。

  原來,2016年黃小龍開發“歡村購”網站和手機APP,在全縣11個鄉鎮建立服務站,建立村屯代購網點87個,搭建起覆蓋全縣的鄉村互聯網物流平臺:銷售農産品、培訓職業農民、為貧困戶提供就業信息。(下轉第十版)

  (上接第一版)黨支部的5名黨員分片聯繫全縣的服務站和代購點,探索線上線下同步的水果銷售模式,線上交易實現1億元,影響帶動4000戶線下貧困戶增收350多萬元。

  “針對貧困戶,我們主要通過讓利銷售增加他們的收入。”黃小龍告訴記者,由於“歡村購”把握了銷售市場,所以水果銷售價格比一般銷售渠道高,如果貧困戶賣砂糖桔按一般市場批發價為3元/斤,而通過“歡村購”則可達4元/斤,這多出來的1元他們是返還貧困戶的。“如果貧困戶通過‘歡村購’賣了1萬斤砂糖桔,就能增加1萬元的收入。”

  “黃小龍只是眾多活躍在扶貧攻堅第一線黨員中的一員。”縣委組織部負責人説,通過大力推行黨旗領航産業發展,培育“一村一業”“一村一品”,不斷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凝聚力量、引領發展的作用,有效帶領貧困村集體經濟提升和貧困戶致富。

  目前,該縣選派扶貧“第一書記”33人、工作隊員249人,8500多名黨員和貧困戶“結對子”,幫助貧困戶發展産業增強“造血”能力,形成每個村都有黨員致富帶頭人的良好局面。2016年,全縣有593名黨員被評為“五星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進一步凸顯。

  在水晶鄉馬旦村,“第一書記”吳茂華籌資20萬元建起了村集體養雞場,鼓勵建檔立卡貧困戶6戶20人按資金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養殖。經過近一年的運營,養雞場紅紅火火,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

  “紅色動力”驅貧困

  12月10日晚8時,寺村鎮木屯村貧困戶銀順廷來到村邊的家禽養殖場值夜班,監控養殖場的水電情況。

  銀順廷由於身體有殘疾幹不了重活,以前家裏窮得叮噹響。在開展“萬才返鄉共建小康”活動中,當地把經濟能人劉懷引回來辦了個存欄蛋雞20萬隻、日産10噸雞蛋的養殖場。

  作為貧困戶,銀順廷被優先安排進養殖場工作,開始月工資2000元,後來隨著養殖場效益提高,工資提到2500元。此外,養殖場還以資金入股的形式接納60戶貧困戶入股,切實增加了他們的收入。

  象州縣代縣長熊健介紹,今年以來,通過深入實施“萬才返鄉共建小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開展第一書記聯盟産品展銷、發揮“土專家”作用等方式,創建示範基地,輻射帶動貧困村、貧困戶脫貧。

  目前,該縣返鄉創業人才1500多人,創辦、領辦各种經濟實體206個,打造“萬才返鄉共建小康”示範點29個,今年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65家、家庭農場13個,帶動600多戶貧困戶脫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