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貴港覃塘區樟木鎮:“雙高”甘蔗助推傳統産業騰飛

2017-12-26 17:30:48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近日,走進廣西貴港市覃塘區樟木鎮看到,廣闊的蔗田間,一輛輛滿載甘蔗的車輛穿梭其中,一派豐收的景象。

  “針對甘蔗品種日益退化、産業日漸萎縮的窘況,我們大力發展高産高糖甘蔗,目前全鎮共種植‘雙高’蔗1.4萬畝,比上年增長40%,佔全市‘雙高’蔗總面積的23.3%。”樟木鎮黨委書記甘銳恒介紹。

  土地流轉促規模化種植

  樟木鎮擁有耕地面積17.4萬畝,人均2.1畝,是覃塘區乃至全市主要的甘蔗種植基地。但是,由於長期種植甘蔗,造成了品種退化、畝産出逐漸減少現象,2013年甘蔗平均畝産只有5噸,畝均純收入不足2000元。

  為拯救這一傳統産業,2013年,該鎮引進桂糖42、桂糖44、桂柳05136等高産高糖甘蔗品種試種,結果大獲成功,500畝蔗田平均畝産達8.6噸,比常規品種高出3.6噸,增收72%。“要大面積推廣種植高産高糖甘蔗,發展壯大甘蔗産業,就要加快土地流轉,把成片土地流轉給承包者經營。”嘗到甜頭後,當地黨委、政府很快形成共識。

  為此,該鎮組織25個工作隊深入各村屯,全面啟動全新的土地確權、流轉工作。為了搞好土地流轉,工作隊夜以繼日,深入村屯宣傳發動,到戶外丈量土地,逐個田塊確認、登記、簽字、公示等。遇到個別不同意見的,還要反復登門做思想工作,與他們細算收入、支出賬。真誠所至,金石為開。2014年以來,樟木鎮共流轉土地1.8萬畝,為振興甘蔗産業打下堅實基礎。

  望著綠油油的蔗海,欣盛公司總經理韋雲峰告訴筆者:“經過鎮黨委、政府努力,這片1335畝的土地去年全部流轉、確權了,公司省去了逐家逐戶租地的麻煩,提前三個月完成了甘蔗種植,畝産增收25%。今冬公司還要再創建一個2100畝的‘雙高’基地。”

  民間資本助推産業化經營

  規模化種植,資金是保障。樟木鎮出臺系列鼓勵措施,吸納民間資金投入“雙高”甘蔗生産。

  了解到三里鎮籍經濟能人廖慶健有意投資甘蔗産業後,樟木鎮領導幾次上門向他推介“雙高”蔗扶持政策,並帶他到各村考察土地,召集村民代表座談。“在我決定投資1100萬元創建2150畝“雙高”基地後,又繼續幫助、協調農民做好基地的道路、水利建設,協調上級部門撥付獎補資金等,使基地順利建成運行。現在又支持我再創辦一個‘雙高’種植企業,併為新企業規劃了2300畝的土地。”廖慶健説。

  2014年以來,全鎮引進19家種植企業,投入2800萬元,共種植“雙高”蔗3.9萬畝,大大促進了甘蔗的規模化種植和産業化經營。

  韋雲峰向筆者介紹,甘蔗種植週期長,他的公司承租期為12年,付給農民租金為每年每畝800元,相當於農民種植甘蔗的畝均純收益。

  甘蔗産業化經營催生了新型職業農民。據了解,目前樟木鎮累計有直接服務甘蔗産業的新型職業農民超2000人,他們依靠技術和雙手,每年獲得勞務收入1萬元左右。“甘蔗種植季節性強,我每年長期聘請當地20輛農機機耕、30名農機手犁田耕地、運送蔗種肥料等,每年為每台農機創收5萬元、每名農機手增收2萬元以上。”廖慶健説,此外,還長期聘請200多名出租土地的農民,從事種植、施肥、噴藥、砍運等工作,每年為每人增加務工收入近1萬元。

  政策扶持促産業轉型升級

  2013年,廣西出臺了扶持高産高糖原料蔗生産政策,對規模連片種植“雙高”蔗給予畝均2474元的獎補政策。新連片種植的,當地政府還給予每畝500元補助,制糖企業給予每畝450-500元的補貼等。樟木鎮黨委、政府乘勢而為,及早出臺配套政策,先後爭取到5個項目落戶,3500萬元投入,促進甘蔗産業全面轉型升級。

  設施現代化。沿著欣盛農業發展公司筆直寬廣的機耕路直到蔗田深處,只見一個10多畝的大水塘映入眼簾,塘邊,4個櫃式抽水機馬達飛轉,水源通過機房後的水肥一體池一一加料、過濾後,依次通過大、中、小水管及控制閥,最後通過滴管流到甘蔗根部。韋雲峰介紹,有了政府補助後,公司投資660萬元,興建了這樣的2套水肥一體化滴灌設備,實施了灌溉、施肥自動化,每年節省人工1100個工日以上。

  耕種機械化。有了項目資金,廖慶健“雙高”基地修建了11公里長的機耕路,各類農機均可到達各田塊,從犁耙地、播種、中耕到收穫,都可進行機械化作業,降低了生産成本,年節約人工2600工日。

  産品升級換代。經過基地輻射帶動,目前樟木鎮“雙高”甘蔗品種覆蓋率從2014年的58.4%、去年的82.1%,躍升至今年的100%,種植面積分別達2萬畝、2.4萬畝、2.6萬畝。

  去年全鎮高産高糖原料蔗平均畝産達8噸,糖份14.8%,每噸價格510元,比常規品種分別增3噸、1.2%、60元,畝均增收70%。與2013年相比,在全鎮種蔗面積依次遞減4.5%、24.5%、14.9%的情況下,三年來種蔗總收入分別增加了14.3、5.6、24.1個百分點。(覃偉 王華春 譚雄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