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鐵牛”撒歡 蔗海翻騰 ——來賓推進甘蔗生産機械化側記

2017-12-14 15:21:10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圖片默認標題

  12月10日,2017中國甘蔗機械化博覽會之機械化現場演示活動在來賓市鳳凰鎮黃安村千畝“雙高”糖料蔗基地舉行。25家企業的48台機械輪番上陣,向上千名國內外觀眾展示甘蔗種、管、收“才藝”。 本報記者 蒙進煌/攝本報記者 蒙進煌 通訊員 韋書文

  這裡,有著3項蔗糖産業發展的“全國第一”;這裡,有著全國唯一以蔗糖為主導的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這裡,千里沃野流金淌蜜,人均耕地面積排廣西首位。這裡就是被稱為“中國糖城”的來賓。

  甘蔗是來賓市農業支柱産業,蔗糖業對來賓市財政收入的貢獻率達28%以上。2017年,全市種蔗175萬畝,其中“雙高”基地約62萬畝。12月10日,在來賓舉辦的2017中國甘蔗機械化博覽會上,“中國糖城”吸引了140多家國內外機械企業前來參展。

  來賓市農機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來賓市甘蔗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59.6%,預計2017年達62%。

  “針對發展新形勢,我們圍繞廣西糖業二次創業總體方案,把現代特色農業打造成為富民興市新引擎,全力推動甘蔗機械化建設走上快車道。”來賓市委書記農生文對發展“雙高”基地建設,推進甘蔗生産機械化寄予厚望。

  A 新型農民

  從土地上“解放”出來

  在鳳凰鎮黃安村萬畝“雙高”基地示範帶,行距2米有餘的“雙高”糖料蔗長勢喜人。

  地頭,巨大的宣傳板報上介紹,該核心片區全部採用2.1米寬行距種植,以滿足從種植、中耕施肥、噴藥、收割等環節全程機械化的需要。行距加寬,還能滿足甘蔗分蘗期生産空間的需要,為高産打下基礎。

  “以前,土地是小塊的,又散又亂,根本用不上現代化的機械。”回憶起“雙高”基地建設之前的面貌,鳳凰鎮造福甘蔗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余雲開印象深刻。如今,土地小塊並大塊,機耕路四通八達,灌溉渠貫通蔗地。

  “有收沒收在於水,收多收少在於肥。”農民出身的余雲開,已不再是傳統的蔗農,人們都叫他余社長。該合作社有13套大中小型拖拉機、16輛運輸車;甘蔗收穫機就有4台,今年剛購進的2台,每台價格175萬元。此外,合作社還有現代化農具一批,用於犁耙、開行、培土、施肥、除草、打藥,價值約150萬元。

  當然,要讓甘蔗機械化發揮最大效能,還需要依託有效的土地合作方式。該基地在項目建設時,由合作社統一併地、統一犁耙;在種植時,由合作社統一開行、統一種植;在管護時,由合作社統一中耕、統一噴藥;在收穫時,由合作社的甘蔗收割機統一收割、統一運送。

  有了機械“代勞”,蔗農只要把土地交給合作社來代管,就可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余雲開介紹,黃安村的勞力以前外出打工約三成,現在高達八成;當然,一些農機手、技術人員,則可以直接在合作社就業。

  該村的拖拉機手陳玉南會開運輸車、小型拖拉機,能開展犁耙、開行、培土、打藥等機械作業。上一個榨季,他在合作社打工就掙了8萬元。

  B 新式耕作

  機收成本節約近半

  “我們努力打造‘專業合作社+農戶+企業’的蔗糖全産業鏈發展模式,積極探索蔗區農村産業融合、綠色發展、脫貧致富的新道路,使農民持續從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中獲得更多收益,過上更加甜蜜的幸福日子。”農生文表示。

  12月10日,在機械化演示現場,余雲開給記者算了這麼一筆經濟賬:以前收甘蔗,每噸成本170元。現在機械化作業,每噸只需要90元。甘蔗收穫機作業,10個小時能收蔗150噸以上;而以前人工收蔗,每人每天最多能收1.2噸。

  如今,糖企、蔗農已普遍接受機械化收割。來自來賓市農機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來賓市甘蔗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59.6%。預計2017年,甘蔗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62%。

  “博覽會舉辦的前幾天,我們對一塊倒伏嚴重的甘蔗地進行收割演示,上千人圍觀。晚上,有3個甘蔗種植戶拉著我們,要去收他們地裏的甘蔗。”中首信(貴州)現代農業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鄧昌浩介紹,“以前是我們主動去找地,現在農民主動來求我們。”

  來賓市“雙高”糖料蔗基地建設規模、水準在全國數一數二。良好的甘蔗種植生産環境,讓本屆中國甘蔗機械化博覽會備受關注,140多家國內外機械企業前來參展。

  “考察發現,來賓市不僅是廣西甘蔗主産區,政府對投資還有政策傾斜。”福建省泉州市勁力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曾華山説,該公司打算在來賓市投産中小型農業機械。當日,該公司與來賓市正式簽訂合作協議。

  勞務公司也加入甘蔗種植産業鏈。來賓市丹凱勞務有限公司業務經理韋文映介紹,該公司剛剛購進2台收割機,目前就已經與多個村多家甘蔗種植合作社達成收割服務協議。“服務價每噸90至100元,包括收割、裝車、運輸。”

  C 新的藍圖

  建“雙高”基地百萬畝

  “把來賓打造成為全國蔗糖全産業鏈升級引領區、全國蔗果畜+生態大循環示範區、廣西結構調整與産業融合升級的樣板區,來賓發展甘蔗生産全程機械化前景廣闊、空間無限。”市長雷應敏勾畫蔗糖産業發展美好藍圖。

  來賓市糖産量佔全國1/7,全市現有制糖企業14家,日壓榨能力10萬噸,蔗糖年産量81萬噸,列全國産糖量第二位,初步形成了制糖、蔗渣造紙、酒精、酵母等較為緊密的蔗糖産業鏈。

  目前,全市共有80馬力以上拖拉機2930台、甘蔗一體化種植機76台、甘蔗聯合收割機18台,年甘蔗機耕面積達65萬畝以上。在2014/2015年榨季,全市甘蔗一體化機械種植5000多畝,機械收割1000多畝;2016/2017年榨季,完成切斷式收割機收作業約1.5萬噸近3000畝。

  實施甘蔗生産機械化作業還有國家補貼。目前,自治區在興賓區實施甘蔗機械化作業補助試點工作,對甘蔗機械化種植每畝補助50元,甘蔗整桿式機械化收穫每畝100元,甘蔗切段式機械化收穫每噸補助30元,蔗地粉壟整地作業每畝補助30元。

  “十二五”以來,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杠桿調節下,來賓累計使用中央和自治區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近3億元,補貼各類農機具7.13萬台,受益農戶5.8萬戶,拉動農民投入近7億元。

  如今,來賓糖企、蔗農觀念實現從“要我機收”向“我要機收”的轉變。2016年,來賓農作物機械化作業總值達16.6億多元,甘蔗一體化種植面積4.1萬畝,直接增加農民收入近500萬元。農業機械化已成為企業增效、蔗農增收的有效途徑。

  下一步,來賓市將利用中央和自治區對甘蔗“雙高”基地資金政策傾斜的優勢,加快推進土地“小塊並大塊”工作,同時積極爭取推進甘蔗生産機械化上的政策支持,使用機械化降低甘蔗生産成本,做好甘蔗發展這一“甜蜜事業”。根據發展計劃,來賓市至2020年將建成“雙高”糖料蔗基地105萬畝,全面推動甘蔗全程機械化生産。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