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來賓市興賓區:投入二十億 打好大會戰

2017-12-27 15:10:38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蒙進煌  通訊員 田茂星

  從人數多達84人的“大班額”,到每班控制在53人以內;從擠破頭皮把孩子往城區小學送,到家門口就有好學校。近兩年來,來賓市興賓區隨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推進,城鄉孩子悄然間同享優質教育,笑容在同一片藍天下綻放。

  興賓區創新思路、科學謀劃、高速建設,投入20億元打響教育發展“大會戰”,探索“優教興區”發展路子,創造了教育建設的“興賓速度”,高分通過自治區義教均衡督導評估。

  興賓區委書記楊添才介紹,近年來,該區堅持把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一號民生工程”來抓,舉全區之力實施教育建設大會戰,實現了跨越發展。

  校園建設現“興賓速度”

  城南中學的“活力”教育、實驗小學的“秀雅”教育、政和小學的“至善”教育、河西小學的“陽光”教育……該區引導學校走特色內涵發展之路,各學校形成獨特辦學風格,呈現校校有“文化”的發展面貌。

  校園文化各芬芳,豈知香自苦寒來。一直以來,興賓區委、區政府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十三五”開局之年,該區即實施教育建設“大會戰”。

  興賓區總面積4364平方公里,轄20個鄉鎮、4個街道辦,總共110多萬人口。該區現有初級中學2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7所、小學99所、教學點184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約12.5萬人,在職教職工7740人。

  教育“大會戰”以來,該區新建、改建、擴建城區義務教育學校20所,增加3.36萬個學位,相當於將原可容納學生人數翻了1倍,快速破解“大班額”問題。

  短短2年時間,城南兩校、新興、飛龍、翠屏、解放、濱江、瑤園學校等8所中小學相繼落成,其他12所的建設也在同步推進中。在各鄉鎮,學校面貌也在發生巨大改變,教學樓、運動場等772個單體工程,已全部建成使用。

  通過“邊建設、邊探索、邊創新”,該區走出了一條“奇跡化高速建設、科學化規劃師資、合理化安排生源、立即化投入使用”的教育建設創新路子,創造和刷新教育均衡的“興賓速度”。

  科學規劃打好大會戰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大投入,確保“大會戰”打得響。

  興賓區是來賓市人口大區,學校點多面廣、城鄉差異懸殊、農村教育基礎薄弱。在教育發展中,該區大膽融資、科學建設。

  “大會戰”規劃投入約20億元,其中投入10.67億元在城區,20所學校的學位由4萬個增至7萬多個;投入6.31億元重點改造鄉村薄弱學校,新建校舍面積達20萬平方米,新(改建)運動場建積達48萬平方米;鄉村學校破舊圍墻、瓦房廁所、陳舊內外墻進行維修或重建,面積達147.56萬平方米。

  興賓區區長周廷新介紹:“我們大膽創新,採取‘總承包’和‘大融資’方式來破解建設和資金難題。”

  過去,教育項目均由教育局或者學校作為業主;如今,新建設項目分別由投資建設公司作為業主,簡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辦事效率。在投資方式上,該區積極爭取資金和項目支持,由政府向金融機構融資貸款,扭轉了資金短缺帶來的前期工作難、項目啟動難、建設推進難局面。

  創新展開“優教”新畫卷

  10月27日,城區中學11名校長集聚來賓市第六中學召開專題座談會,對前不久外出跟崗學習的情況進行彙報交流。

  這樣的交流活動,該區近兩年來經常舉行。“主要通過合理配置、提高待遇、夯實培訓、交流輪崗等方式,讓教育人才流動起來、育人動力振興起來、教學品質提升起來。”興賓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彭守壯介紹。

  該區還通過選調、招聘、特崗計劃、定向培訓等途徑補充教師。2015年以來共補充教師925人,相當於過去10多年來所補充的教師人數。

  今年7月28日至31日,濱江小學教師參加了由來賓市教科所組織的國家統編教材教師培訓會。“近來,我們教師的培訓、交流的機會更多了。”該校校長韋荔蘋説,“很多老師表示受益,增長了教育技能,也豐富了教學經歷。”

  數據顯示,2015至2017年該區共交流校長、教師2166人,每年教師交流人數均達到教師總數的10%以上。

  針對薄弱學校規模小、師資缺少等問題,該區還成立12個教育集團,大膽探索實施以“優質校+薄弱校”“優質校+新校”的集團化辦學模式。

  在“教育集團化”的基礎上,各學校“結對幫扶”,以24所城區學校+152所鄉村學校的“結對”形式,通過管理、教學、教研、培訓、物質5個方面幫扶,共同學習、互相促進,實現整體提高。

  【 編輯:覃鴻圖  作者:蒙進煌 田茂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