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南寧訊 (記者/陳靜 通訊員/賀亮軍)我區農業部門圍繞特色産業大做文章,提升産業綜合效益,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夯實脫貧增收基礎,摘窮帽,拔窮根,全區産業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自治區農業廳牽頭制定《全區有扶貧任務縣(市、區)特色産業目錄和認定標準》,遴選69個特色産業,貧困縣重點發展“5+2”特色産業,貧困村發展“3+1”特色産業。建立了500多個産業扶貧項目的項目庫、5000多名産業扶貧專家的專家庫、3000多家企業的企業庫,開展“千企扶千村”活動,推進企業與貧困村對接。組建20個産業技術專家服務團,持續開展“春季脫貧大行動”和“秋冬季大培訓”活動,2017年全年舉辦各類産業技術培訓班5660期,培訓貧困群眾37.5萬人次。
特色産業加快發展,夯實脫貧增收基礎。2017年全區54個貧困縣優質稻種植面積1027.52萬畝,同比增加59.72萬畝,增長6%;水果面積790萬畝,同比增加44.57萬畝,增長5.9%;蔬菜播種面積900萬畝,同比增加20.7萬畝,增長2.3%;完成肉牛養殖20.2萬頭,肉羊養殖20萬頭,生豬出欄845.7萬頭,家禽出欄20103.5萬羽,水産養殖産量26.7萬噸,基本形成了“縣有扶貧支柱産業,村有扶貧主導産業,戶有增收致富項目”的産業扶貧格局。
園區建設提速增效,輻射帶動能力增強。2017年全區54個貧困縣新增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30個,累計建成59個;新增縣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37個,累計建成105個;新增鄉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園73個,累計建成142個。2017年54個貧困縣共獲自治區現代農業特色示範區項目資金3400萬元。
主體培育規模初具,減貧帶貧作用明顯。2017年全區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9303家,累計成立46716家;新增家庭農場1634家,累計成立8262家;全區共有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156家,自治區級示範社981家,市級示範社1122家。各地探索推廣訂單幫扶、股份合作、生産託管等龍頭帶貧模式,讓廣大貧困群眾分享更多産業發展紅利,一批扶貧新型經營主體逐漸成為帶動脫貧的“火車頭”。
産業融合深入推進,提升産業綜合效益。2017年,54個貧困縣創建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22個,累計創建45個,佔全區總數的39.8%。開展“産業富民”專項行動,重點打造1224個自治區級“産業富民”示範村屯,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