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石山深處的“田園牧場”
2018-03-27 14:47:06  |  來源:廣西新聞網  |  編輯:唐志強

  新華社南寧3月26日電題:大石山深處的“田園牧場”

  新華社記者劉偉、徐海濤、鐘泉盛

  “今年我準備養400隻羊、200隻雞,豬和牛也都擴大到200頭以上,並計劃帶動40戶貧困戶。”望著農場裏散養的牲畜,年過七旬的老黃依舊意氣風發。

  老黃名叫黃明忠,是廣西崇左市天等縣進結鎮民元村龍脈生態農場的負責人。農場佔地300多畝,晌午暖陽下,成群的牲畜在平坦的草地上或自由覓食,或曬著陽光休息,遠處還有一些馬匹的身影。群山環繞中,整個農場看上去一派田園牧場景象。

  在天等,這樣的場景可謂罕見。由於地處滇黔桂石漠化片區,天等縣境內喀斯特地貌廣布,石山林立。生活在這裡的百姓人均不足一畝地,石縫裏刨食曾是不少人的真實生活寫照,當地至今還有5萬多貧困人口,是全國深度貧困縣之一。

  “最初和別人説起回家養牛種田的想法時,大家也都直搖頭,覺得我在説傻話。”黃明忠回憶説。10多年前,他從縣裏退休回到老家,買了5頭牛早出晚歸。“開始時,還有村民在這裡種些小麥、玉米,一起放養牛羊,慢慢大家就都放棄了,只剩我一人。”

  深山裏難得一大塊平地,為何村民又棄地撂荒?進結鎮黨委書記羅國謠道出了原由:農場所在的位置過去是一片水澇地,四週山高谷深,每逢汛期,雨水一過,辛辛苦苦種下的糧食就面臨減産問題,山洪大時甚至連帶著莊稼、土壤一起衝到山下,農民們難過得不行。

  一方水土難養活一方人,望著春天水澇地上綠茵茵的青草,黃明忠心裏萌生了一個想法。“如果發展特色養殖,沒準是個好主意。”老黃拿出攢下的積蓄,又買了幾頭母牛,開始搞起生態養殖。經過幾年繁育,養殖的牛過去不足10頭,現在有了50多頭,並在2007年開始有了收益。

  “基本上只賣公牛崽,母牛都留下用來擴大養殖規模。”逐漸有了養殖心得的黃明忠有了更加長遠的計劃。養牛平均兩年出欄一批,而養羊的話,一隻羊一年至少産2隻羊羔,老黃算清收益賬,租下荒地,在交通不便的山坳裏靠著肩挑馬馱,搭起了羊舍。

  伴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冷清的山谷慢慢地恢復了往昔的生氣。在此過程中,國家不斷加大支農惠農力度,也讓老黃對鄉村發展更多了一份底氣。瞄準生態農業的廣闊前景,他探索輪牧種養和科學管理,發展生態循環種養,打造有機食品。

  “山裏資源少,農村要發展離不開産業。”在黃明忠印象裏,近年來,家鄉外出務工的人越來越多,不少老人和孩子留守。瞅著農場裏牛、羊、豬、雞等養殖品種多了,他請來附近村屯的三個貧困戶,一起打理農場,並免費為他們提供技術培訓,帶動他們脫貧增收。

  2016年底,老黃的兒子黃元輝也辭去了國企的工作,從外地回到家鄉,開始在農場忙碌。在政府的支持下,父子倆和當地幹部群眾一道,圍繞著扶貧産業、訂單農業,想點子、做規劃,想辦法帶動更多人參與。

  如今,農場的牛、豬均已超過百頭,存欄肉雞上百羽、羊300多只、馬近20匹。“貧困戶既可以在農場務工,還能依靠農場技術指導,在家自己搞養殖或委託給農場飼養,農場提供保底價收購。”羅國謠説,目前當地政府正著手完善民元村附近的道路,並幫助建設專業的牛欄和豬舍等供農場租用,租金將全部用作村集體經濟收入。

  行走在農場內,記者不僅體驗到了南國不一樣的牧場風光,更感受到鄉村振興的蓬勃朝氣。“今年我準備一邊在農場做工,一邊在家養蜂,年收入肯定超過一萬元。”貧困戶李廷宏聊起未來,信心滿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