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 昔日臭水溝,如今青羅帶。南寧市的鳳凰江、朝陽溪、細衝溝、二坑溪等城市內河發生蛻變,這是南寧市治理黑臭水體帶來的變化。經過兩年的治理,截至2017年底,廣西累計已消除黑臭水體53條,約133公里,完成率為84.1%;南寧市已完成38條,約99.4公里,完成率為100%,實現2017年底基本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目標。
經過整治後的那考河公園 供圖 廣西住建廳
據悉,廣西各市建成區共有63段黑臭水體,總長約149.98公里,其中,重度黑臭河段長約50.87公里,輕度黑臭河段長約99.11公里。
據普查結果顯示,水體黑臭與多種因素有關。其中,有機污染物的直接排放是水體黑臭的直接原因,包括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畜禽養殖排污、農業面源污染,此類有機污染物進入水體,大量消耗溶解氧,致使水體變黑變臭。此外,河床底泥污染物釋放與再懸浮、水體熱污染、水體重金屬污染、河床水動力條件弱、水體交換性差、水資源量不足、水環境容量低等也是導致水體黑臭的誘因。
廣西從2016年起就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治水的關鍵在於治污,針對每條內河黑臭成因,在治理時力爭做到對症下藥,為制定“一河一策”治理方案。
黑臭水體是“黑臭在水裏,問題在岸上,關鍵在排口,核心在管網”。南寧市海綿水城辦河道科科長全修道介紹,黑臭水體治理的關鍵與難點在於“控源截污”環節,即在於對河道兩岸污水直排口整治和對管網錯接亂接的改造。
2015年9月,南寧市率先啟動了內河污水直排口整治。如今,南寧市共完成了300多個污水直排口整治,大大削減了內河沿岸的點源污染,為黑臭水體治理的“控源控污”環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廣西各設區市結合自身情況採用河道清淤、直排口截污、建設污水管網、建設小型污水處理廠(站)等手段,有序推進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工作。近兩年來,按照“先易後難、先小後大”的原則,全區累計完成373個生活污水直排口截污整治。
目前,廣西治理黑臭水體存在諸多問題,如,治理技術有待提高,建設資金缺口較大,另外,部門之間的協作還不是很順暢。
據悉,為更好地保障今後黑臭水體的長效治理成效,廣西將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監督問責,強化各城市人民政府整治黑臭水體的主體責任。廣西住建廳將會同廣西環境保護廳每年聯合開展不少於一次覆蓋全區的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督查。其次,及時開展工程驗收及整治效果評估工作。督促各市及時開展整治工程竣工驗收,通過公眾評議和水質檢測相結合的方式,檢驗黑臭水體治理成效。
針對已經消除黑臭的水體,廣西住建廳將督促各市通過嚴控污水直排、生態修復、清水補給、水面保潔等方面的長效化管理,持續做好黑臭水體治理工作,避免黑臭問題反彈。 (供稿 廣西住建廳 編輯 楊永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