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強特色産業 助力鄉村振興 ——平南縣傾力打造石硤龍眼金字招牌紀實
廣西日報  2018-08-22 09:23:02

  原標題: 做強特色産業 助力鄉村振興

  ——平南縣傾力打造石硤龍眼金字招牌紀實

  廣西日報記者 唐正芳  通訊員 莫舒華

  8月16日,走在平南縣官城鎮八寶村裏,到處瀰漫著龍眼蜜甜的清香,車裏筐裏裝著的、路邊樹上挂著的、村民手裏拿著的,全是龍眼。平南今年龍眼大豐收,據初步估計,産量在20萬噸以上。

  全國龍眼看廣西,廣西龍眼看平南。廣西荔枝龍眼創新團隊首席專家朱建華介紹,在廣西、廣東、福建、海南四大龍眼主産區中,廣西種植面積第一、産量第二,而目前連片規模種植20萬畝石硤龍眼的,除平南外在全國也不多見。“石硤龍眼母本園就在該縣大新鎮,因而這裡的石硤龍眼品種純正,在競爭上非常有優勢。”

  記者了解到,以前因龍眼豐産不豐收,果賤傷農,全國四大盛産區的不少種植戶和果農紛紛忍痛砍掉龍眼樹。

  平南縣石硤龍眼的種植面積雖然沒有像其他地方那樣萎縮,但市場行情的不穩定影響著果農的管理心態,造成産量時高時低,品質有優有劣。如何利用優勢資源做大做強這個産業?“首先,我們在2014年平南石硤龍眼獲得農業部農産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基礎上,從爭取中國石硤龍眼之鄉這個稱號著手,經不懈努力,當年11月就捧回了這個榮譽。今年7月底,石硤龍眼又通過了富硒認證。這些為石硤龍眼區域品牌的樹立打下了牢固基礎。”平南縣委書記韋慶強介紹。

  樹標杆。該縣整合各方資金2.26億元,完善石硤龍眼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推廣新技術,水肥一體化、測土配方施肥、現代化滴灌、病蟲害綜合防控、高産園藝、高效採摘、商品化包裝及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得到了充分應用;建立健全了生産檔案、品質安全追溯等制度,確保品質安全關鍵技術100%到位。

  擴面積。“砍了速生桉種龍眼,政府還有補貼哩。”去年年底,安懷鎮新益村的方有芝、李培等村民紛紛將自家1畝地的速生桉砍掉,全部改種龍眼,領到了政府1000元的補貼。8月16日,記者站在示範區石硤龍眼展示樓上,映入眼簾的全是挂滿果實的龍眼樹。縣政府以1000元/畝的補貼‘包砍包種’,鼓勵群眾砍掉速生桉、開拓荒草地,全種上龍眼樹,僅示範區新增龍眼面積300多畝。”平南縣副縣長覃家永説,目前全縣石硤龍眼種植面積在20萬畝以上,年産量超20萬噸,今年産值約13億元,成了全國最大的石硤龍眼生産基地。

  搞技改。4-5米高大的龍眼樹上枝繁葉茂、果實纍纍,其實這並不是理想的狀態,除了採果難,也不易管理,必須讓其矮化到2米以內。今年起,該縣每年投入600萬元鼓勵果農對果樹進行回縮矮化。“3年即可恢復到原來的産量,如果管理得當,最高每畝可達2000公斤,是未矮化果樹的四五倍。”平南縣農業局局長黃榮泉説。“示範區的龍眼樹都經過矮化,結果多,採摘也方便。我們合作社的500多畝龍眼也打算進行矮化。”三寶龍眼種植專業合作社莫耀星到示範區參觀學習,矮化技術讓他印象深刻。

  請電商。7月31日,在中國(平南)富硒石硤龍眼節上,10多家電商企業參加。8月15日,共青團平南縣委員會龍眼首發1000件簽約天貓企業店在丹竹舉行,之後幾天訂單源源不斷。據不完全統計,至8月20日,郵政、順豐等快遞,平南電商協會,以及淘寶、每日鮮等8家電商平臺銷售的一級石硤龍眼已近兩萬噸。加上傳統銷售模式,目前70%的平南石硤龍眼走進了全國各地消費者家中。

  延長産業鏈。8月18日,官成鎮八寶村三寶木養龍眼種植基地合作社社員正在緊張加工桂圓肉。負責人莫耀星算了一筆賬,每50公斤鮮果賣價120元,加工成桂圓肉6公斤,賣價336元,除去人工等費用100元,加工後的龍眼要比鮮果增收116元,可有效解決果賤傷農問題。目前該縣每年龍眼加工佔總量1/10強。

  韋慶強表示,為進一步提升石硤龍眼的區域品牌,該縣正在準備龍眼産業園和龍眼田園綜合體申報事宜,“將其作為振興鄉村戰略的具體抓手,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