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池大化:從“石縫裏刨食”到“家門口就業”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9-12 15:50:12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王功孝):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同時也是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建縣30週年。30年來,大化縣人民群眾在與瑤鄉大山抗爭的同時,積極參與生産生活建設,並取得了一系列發展新成就。

  走進大化,低矮的樹叢草皮覆蓋在大片的岩石山脈上。大化縣的人民群眾世世代代居住在被岩石山區包圍的山間谷地裏,裸露的岩石不僅嶙峋,更帶著幾分生活的殘酷。

  【唐已審】【原創】河池大化:從“石縫裏刨食”到“家門口就業”

  大化縣風光 攝影 張素瑾

  “九分石頭一分土”,用來形容大化縣的土地最合適不過。喀斯特地貌,水土流失嚴重,當地大多無法種植水稻,等喝望天水,石縫裏刨食,是當地的常態。 “我們主要是種玉米,這裡缺水,種不了水稻,連我們自己喝的水都是從山裏引來的水。” 大化縣七百弄鄉弄騰村橋圩屯的楊曉雲,在自家門前一邊給1歲多的女兒喂飯,一邊講述她們當地的生産生活情況。由於無法大面積種植水稻,因此老一輩人會將玉米打成粉,煮出一鍋“玉米糊”,當地不少年輕人就是從小吃著玉米糊長大。

  【唐已審】【原創】河池大化:從“石縫裏刨食”到“家門口就業”

  大化縣水庫新景 供圖 大化縣委宣傳部

  然而多年後的今天,大化縣的人民群眾不用只在“石縫裏刨食”,家門口照樣實現就業。近年來,大化縣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與群眾創業就業有機結合,為當地經濟的發展佈局謀篇。在縣城區創建 “一園兩城三區”,即農民工創業園、電子商務城、達吽美食城、特色旅遊開發區、現代農業示範區、城南綜合工業園區,承接搬遷戶轉移就業創業,破除搬遷戶後續發展的難題;在鄉鎮安置點,通過扶持特色産業、發展鄉村旅遊、打造扶貧車間等形式,將移民搬遷與旅遊、現代農業、城鎮化建設等相結合,轉變當地農村單一的經濟發展模式。

  【唐已審】【原創】河池大化:從“石縫裏刨食”到“家門口就業”

  大化縣返鄉創業園區里正在上班的工人  攝影 王功孝

  【唐已審】【原創】河池大化:從“石縫裏刨食”到“家門口就業”

  當地村民在蔬菜基地裏勞作 供圖 大化縣委宣傳部

  楊曉雲所在的橋圩屯,便是依靠農家樂搭配當地農産品銷售的模式,在七百弄鄉樹起了鄉村旅遊的“小標杆”。據了解,近年來大化縣籌集資金4億多元,通屯道路建設共560條1038公里。同時整合資金加快實施水、電、通訊、住房、公共服務中心等設施建設,共建設標準化公共服務中心126個,解決住房問題9469戶,建設集中供水工程100處、家庭水櫃2848座,受益人口達1.5萬人。在橋圩屯家家戶戶外墻修飾齊整,刷了水泥,鋪起瓷磚,門口外設有長椅,人們在此茶歇飯聊,喜談今年都有哪些新收入。

  【唐已審】【原創】河池大化:從“石縫裏刨食”到“家門口就業”

  大化縣一家生産車間 攝影 張素瑾

  據統計,大化縣2016年摘帽11個村20252人,2017年摘帽9個村9808人,同時,提前謀劃並細化分解年度産業發展、易地扶貧搬遷、基礎設施建設、危房改造等重難點工作,均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目標任務。

  下一步,大化縣將凝聚合力進一步深化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對該縣七百弄、板升、雅龍、北景、江南、百馬等6個鄉鎮傾斜安排4500萬元資金,切實增強深度貧困地區的聯繫幫扶力度。同時,該縣計劃投資5287萬元用於建設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198處,使1.5萬人貧困人口受益。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