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潤物無聲綻芳華——田林縣意識形態工作碩果纍纍譜新篇

2018-01-04 10:26:52 | 來源:人民網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焦點圖】【八桂大地-百色】潤物無聲綻芳華——田林縣意識形態工作碩果纍纍譜新篇

  利周中心校學生表演壯戲節目《龍鳳呈祥》

  人民網田林1月3日電 翻開田林縣2017年意識形態工作長卷,可謂亮點紛呈。一年來,田林縣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主體責任,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充分發揮意識形態工作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功能,有效推動全縣文化事業繁榮興盛。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該縣將意識形態工作列入縣委重要議事日程,2017年組織召開常委會、縣委中心組學習會專題學習8次,定期聽取彙報、研判形勢、通報情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問題12件。制定《田林縣黨委(黨組)意識形態責任制實施細則》、《田林縣黨委(黨組)貫徹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清單》、《田林縣黨委(黨組)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縣委書記與14個鄉(鎮)黨委、縣直各黨(工)委、黨組書記簽訂責任書,切實壓實主體責任。建立完善責任追究機制,強化問責剛性和“硬約束”,對有不良苗頭的意識形態導向及時糾正。

  理論武裝強化思想建設。完善各級中心組學習制度,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精神,組織開展縣委中心組理論學習活動集中學習6次,縣委中心組成員撰寫調研文章共32篇。全年投入工作經費275萬餘元,依託講習所、“講習夜話”等平臺組織縣宣講團開展砥礪奮進的五年、黨的十九大精神等宣講活動60余場,到109個縣、鄉、村三級講習所開展講習活動1100余期,開展“講習夜話”活動56場。創新實施“講習小廣播”工程,組建理論廣播講習員,廣播宣傳各項惠民政策,共播報“講習小廣播”41期,收聽人數達50多萬人次。《田林縣婦聯‘産業到家 牽手媽媽’》《愛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榮獲全市基層優秀講習教案三等獎。

  精神文明建設引領新風尚。完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建設,在縣電視臺、縣政府網站、縣城傳媒廣告顯示屏等刊播“可可小愛”核心價值觀系列公益廣告專題視頻。開展“道德講堂”活動24期,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受教育人數近4000人次;以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為原型,開展壯劇、山歌、快板等巡迴演出100余場次。學習雷鋒志願服務、“清明祭英烈”、“中國夢”主題班隊會、“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全面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多姿多彩,“壯族三月三·吼敢”展演活動37場(次),觀眾累計約8萬人次;利周、樂裏、八桂等農村業餘壯劇團開展壯劇巡演活動50余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為群眾免費發放科技資料1萬多份、農業種養科技書籍300多冊。組織推薦趙龍京同志參加自治區第四屆道德模範評比,表彰“身邊好人”、“美德少年”、“最美基層教師”、“最美基層醫生”、“最美鄉村幹部”等138名,開展109戶“星級文明戶”、 “文明家庭”評選及14個鄉(鎮)示範點建設。潞城瑤族鄉豐防村、縣民政局等8個村(單位)榮獲第八批百色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樂裏鎮新寧村鄂應春榮獲“百色市首屆文明家庭”稱號,利周瑤族鄉中心小學榮獲首屆“自治區文明校園”,縣社科聯榮獲“全國先進社科組織”榮譽稱號。

  正面輿論激發凝心聚力。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加強內宣外宣、網上網下有效對接。年內刊發脫貧攻堅稿件171篇,其中在《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光明日報》《瞭望》《農民日報》《科技日報》等中央主流報刊和人民網總網A區刊發脫貧攻堅稿件15篇,全方位、多角度報道田林脫貧攻堅新風貌、新變化;在《右江日報》刊發田林專版10版,在市級以上新聞媒體刊播新聞稿1911篇;新華社客戶端發佈的田林壯劇《瑤娘》首演活動報道瀏覽量達107.08萬人次。簽訂《田林縣新媒體自律公約》,加強新媒體管理,建立網絡輿情監控制度,加強輿情分析研判、敏感熱點問題輿論引導和監控,處置輿情案件18件,全縣無重大輿情發生。

  示範建設推進文化繁榮。田林縣作為2017年百色市唯一一個“戲曲進校園”試點縣,秉持傳承北路壯劇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從娃娃抓起的理念,以繡花功夫拼足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生活環境、社會活動“四大融入”,投入工作經費55萬元,到全縣62所中小學開展演出45場、壯戲課堂輔導和講座17場,壯戲音樂、臉譜、行當展示18場;創作了《講文明》、《好吃懶做》、《龍鳳呈祥》等一批校園小壯劇,實現“戲曲進校園”全覆蓋。依託北路壯劇名片,創新實施壯語壯戲“板凳圈”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活動,通過“1356”模式,採用“講、播、演”3種形式,組建5支壯語宣講隊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網站,全縣共開展壯語宣講50場次,播放壯語廣播100余場、壯語光碟宣傳127場,壯戲演出10余場(次)。(黃艷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