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到村到戶到人 學懂學深學透 ——玉林市把十九大精神送到貧困戶側記

2018-01-04 14:17:50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核心提示

  “通過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我們對於今年脫貧摘帽更有信心和決心了。”容縣六王鎮金庫村的貧困戶聽了第一書記馮志堅的專題黨課後,紛紛道出了心聲。

  黨的十九大以來,玉林市在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中開展“百名書記進村屯”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活動,以上一堂專題黨課、開展一次主題宣講、組織一次交流研討、開設一個宣傳專欄、開展一系列幫扶行動等“五個一”方式為抓手,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及時送入貧困村、送到貧困戶,示範帶動全市貧困村黨組織和黨員群眾、貧困戶學懂學深學透黨的十九大精神。

  A 菜單式選學,讓黨員群眾喜歡聽聽得進

  “到貧困村、貧困戶中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首先要從宣傳內容上入手,科學安排、深入淺出,既要把中央精神宣傳到位,又要貼近基層實際。”玉林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覃天衛説。

  玉林市在“百名書記進村屯”活動中,改變過去“滿堂灌”“大鍋灶”灌輸式學習宣傳,根據黨的十九大精神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圍繞中央“七個著重講清楚”要求,結合貧困村、貧困戶的實際,將宣傳內容分為8大類32小項,為貧困村黨員群眾量身制定“宣傳菜單”,實現“貧困黨員群眾點菜 第一書記接單上菜”的菜單式宣傳。

  “有了‘宣傳菜單’,我們宣傳十九大精神更加系統、更具有針對性,現在貧困群眾都樂意來‘點菜’。”市質監局選派到陸川縣灘面鎮上旺村黨組織第一書記黃乘佚高興地説。

  北流市北流鎮六榮村六里片區貧困戶“點單”“脫貧攻堅”專題後,該村第一書記韋民府第一時間上門為他們上了一堂生動專題黨課。聽課後,貧困戶鐘堅説:“聽了韋書記的講解,我明白要想脫貧,必須靠自己的汗水來實現。”

  B 靈活式送學,讓黨員群眾學得懂學得好

  玉林市442名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各顯神通”,分類分層次分區域開展宣傳活動。

  ——集中黨員幹部課堂學。充分利用村“兩委”、農家黨校、農家課堂等宣傳陣地,通過上專題黨課、黨小組交流等形式,召集村“兩委”幹部、農村黨員集中學習宣傳十九大精神。特別是針對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等內容進行互動交流、答疑解惑,幫助農村黨員幹部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深入村屯戶組互動學。組建宣傳分隊、文藝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與群眾嘮家常、話農事,發放宣傳手冊或者通過採茶戲、牛戲、粵劇、山歌、演講等具有玉林特色的民俗及文藝活動,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講新講活。

  ——開設宣傳專欄隨地學。在村道出入口、小賣鋪周邊、路燈桿宣傳牌、辦公樓宣傳欄、電子顯示屏等位置開闢政策宣傳專欄,將黨的十九大精神特別是關於農村的惠民政策製作成宣傳版面,擴大學習宣傳覆蓋面。充分運用網絡平臺優勢,組建微信群、QQ群等網上宣傳平臺,讓黨員群眾隨時隨地學。

  目前,全市第一書記共上黨課400多堂(節)、組織文藝宣傳260多場,貧困村100%開設宣傳專欄。

  C 捆綁式實學,讓黨員群眾摸得著看得見

  “宣傳十九大精神,必須與中心工作相結合、與當前重點工作相結合、與本職工作相結合才具有生命力。”這是玉林市各級黨組織、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的共識。

  為此,第一書記們把宣傳活動與助推脫貧攻堅、改善貧困村基礎設施、發展貧困村集體經濟“捆綁打包”,通過系列幫扶行動,把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落實到推進各項工作任務上來。

  興業縣8千多黨員幹部在第一書記的帶領下,掀起了一股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助推精準扶貧的工作熱潮。全縣共建立健全13個鎮級、92個貧困村的扶貧臺賬,完善5000多戶貧困戶《幫扶手冊》。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對農村建設提出的新要求。在宣傳活動中,容縣十里鎮黨委組織全鎮第一書記、工作隊員,緊扣鄉村振興戰略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內容,依託村民合作社,充分利用所駐村自然資源和交通區位優勢,盤活集體資産,因地制宜採取資源開髮型、産業發展型、資産經營型、鄉村旅遊型、資産租賃型等多种經營模式,發展特色産業,不斷壯大全鎮村級集體經濟。目前,全鎮村級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8個,佔66.7%,帶動1.2萬名群眾310戶貧困戶創業就業。

  “這既是宣傳活動,也是惠民行動,必須讓貧困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玉林市政府辦駐玉州區南江街道廣恩村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文武良説。活動開展以來,他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充分利用全市開展“走基層、轉作風、解難題”活動的有利契機,爭取120多萬元的項目資金,硬化村道6公里,修繕水利3公里,建成2000多平方米村級農貿市場。

  目前,全市第一書記共引進300多個項目,籌集4000多萬元資金,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民生産生活條件;發展貧困村特色産業201個,今年計劃摘帽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超3萬元。(記者 喬曉瑩 通訊員 莫政融 王非夢)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