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南北欽防四市GDP年均增速11.7% 主要指標領跑全區

2018-01-17 13:13:54 | 來源:廣西新聞網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c17b4959cfec036d70dfa1e85548031

  昨日,記者從國家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十週年新聞發佈會上獲悉,10年間,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領跑全區,GDP年均增速約11.7%左右,與2008年相比增長了約2.4倍。

  ●“核”的作用初步顯現

  從總體來看,北部灣經濟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全面領跑廣西,總量成倍增長,佔全區比重不斷提高。初步估算,2017年北部灣經濟區的南寧、北海、防城港、欽州等4個核心城市預計實現地區生産總值7305億元左右,約佔全區36.5%,十年間年均增速約11.7%,與2008年相比增長了約2.4倍。同時,實現財政收入1105億元左右、進出口總額1848億元左右、沿海港口吞吐量2.19億噸左右,與2008年相比,分別增長了約3倍、3.4倍和1.7倍。

  ●“産”的支撐更為突出

  北部灣經濟區臨海大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石油化工、冶金、新材料、糧油食品等為主的現代臨海工業體系,培育打造了一批特色産業園區,包括以高新技術為主導的南寧高新區等。

  2017年,北部灣經濟區重點産業園區完成産值預計達到7800億元,其中産值超過500億元的園區達到9個,包含2個千億元産業園區。

  ●“通”的網絡日益完備

  北部灣經濟區出海出省出邊大通道加速構建,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1900公里,佔全區近40%;高鐵實現公交化運行,連接南北欽防四市、通往粵湘黔滇的高速鐵路建成通車,北部灣經濟區連接多區域大通道基本建成,形成了北部灣經濟區“1小時經濟圈”、區內主要城市“2小時經濟圈”;南寧機場的旅客吞吐量近1400萬人次,開通100多條國內外航線。

  北部灣經濟區已成我國重要的區域性交通樞紐,正向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邁進。

  ●“港”的龍頭更加高揚

  目前,北部灣港建成生産性泊位263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86個,最大靠泊能力為20萬噸,設計年吞吐能力近2.5億噸;北部灣港至香港集裝箱班輪航線實現“天天班”,“北部灣港-新加坡/印度/中東”遠洋航線正式開通,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多個港口通航。北部灣港口貨物吞吐量從2008年8090萬噸增至2017年2.19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由2008年的33萬TEU達到2017年的228萬TEU。

  ●“群”的合力有效發揮

  城市新區快速發展,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以核心城市為中樞,多中心、多層次的城鎮體系加快形成,城鎮化率超過52%,高於全區平均水準。北部灣經濟區同城化走在全國前列,戶籍、社會保障、通信、金融、交通等方面同城化,促進了北部灣經濟區內城際融合和一體化發展,老百姓享受到更多便利和實惠。

  ●“合”的效應更加凸顯

  以面向東盟為重點,成功舉辦14屆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舉辦9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形成了“南寧渠道”,成為我國與東盟間最重要的區域合作機制。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在南寧設立領事機構,香港特區政府駐廣西聯絡處成立,東盟10國、日韓商務聯絡部建成使用。擁有南寧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形成西南地區功能最完備的保稅物流體系。

  ●“新”的活力不斷釋放

  北部灣經濟區探索創造了一批重要經驗,一些改革走在全國前列。比如,首創全國跨行政區管理新體制,打破行政分割和利益藩籬,成立北部灣(廣西)經濟區規劃建設管理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確立為統籌協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及參與東盟開放合作事務的行政機構,統籌規劃編制、産業佈局、基礎設施建設、港口鐵路發展和岸線資源開發利用等。

  ●“美”的品牌逐步打響

  堅持把生態保護和環境作為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大力推進現代藍色港灣建設,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的理念,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記者 王小歡)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