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探尋廣西天峨壯族螞拐舞

2018-03-16 14:41:30 | 來源:人民網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天峨壯族螞拐舞_副本

  天峨壯族螞拐舞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耙田舞_副本

  耙田舞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天峨壯族螞拐舞1_副本

  天峨壯族螞拐舞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插秧舞_副本

  插秧舞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慶豐舞_副本

  慶豐舞

  人民網天峨3月16日電 (彭遠賀)近日,一年一度的廣西天峨縣紅水河壯族螞拐民俗文化節,在紅水河壯族螞拐民俗文化的發源地納洞村納魯屯如期舉行。

  近年來,天峨縣堅持把挖掘、培育非物質文化作為興旅遊、促脫貧的重要抓手,打響了“螞拐節”“刨湯節”“桐花節”等一批特色民俗節慶活動品牌。

  其中,天峨縣對“螞拐節”民俗節慶活動品牌的探索至少可以追溯到2012年。2012年2月3日,一台旨在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民間活動天峨縣壯族螞拐節,在當地壯族螞拐舞創始之鄉——六排鎮納洞村隆重舉行。這是近年來該縣對螞拐節進行的第一次全面、系統的表演。

  螞拐,是壯鄉人民對青蛙的俗稱。天峨壯族人民認為,一般情況下,螞拐一叫,雷雨就到;螞拐多的地方,莊稼的病蟲就少,年成就好。因此,螞拐就成了壯族人民心目中的吉祥物。在每年的正月末二月初的農事開始之前,壯族群眾便組織青壯男女跳起歡快的螞拐舞,以求一年風調雨順,禾稼豐收。

  天峨壯族螞拐舞是壯族人民以祈求風調雨順心願的一種娛樂活動;是當地群眾裝扮成螞拐模樣,舉行祈福等各種儀式,展示當地原生態文化的一種民俗舞蹈。

  螞拐舞較多地模倣螞拐的跳躍進行舞動,基本動作大都採用蛙行狀和蛙步跳狀,運行路線一般為“之”字形。和其他舞蹈一樣的是,螞拐舞在舞動中通過手、腿、頭和腰的扭動,表現出強烈的節奏感。

  天峨壯族螞拐舞因其表現的民俗內容不同,大致分為:“皮鼓舞”“螞拐出世舞”“長板敬螞拐”“拜銅鼓舞”“插秧舞”“薅秧舞”“慶豐舞”“耙田舞”“打魚撈蝦舞”“紡紗織布舞”等。其中,“螞拐出世舞”“長板敬螞拐”“拜銅鼓舞”等表現嚴肅、隆重的儀式內容,因此風格較為原始古樸、肅穆穩沉;“插秧舞”等反映的是壯族先民的日常生活、勞作,主要通過詼諧、逗趣、活潑的動作表現壯民熱愛生活、樸實又活潑的風格。(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