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集“老少邊山窮”于一體的廣西河池市天峨縣,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區扶貧攻堅規劃“天窗”縣和水庫移民重點縣,脫貧攻堅任重道遠。黨的十八大以來,該縣堅持黨建引領,上下齊心,主動作為,重點發展特色農業扶貧産業,用足惠民政策,産業脫貧、小額信貸、“空店科技精準扶貧”等脫貧攻堅工作經驗成為廣西典型經驗,走出一條石漠化山區特色農業脫貧的新路子。
廣西河池市天峨縣八臘瑤族鄉麻洞村,群山環抱,景色宜人。從鄉政府所在地出發,經過近一個小時的盤山公路,再穿過一段塵土飛揚的土路,終於來到這個小山村。
“這棵就是核桃樹。”走進麻洞村向家坪,縣林業局工作人員指著路旁一棵直徑約20釐米粗、約10米高的樹説。
天峨縣堅持生態扶貧,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城鄉建設,成為廣西唯一一個沒有工業污染的縣。圖為天峨新貌。王明福攝/光明圖片
羅漢果種植基地。王明福攝/光明圖片
食用菌種植。王明福攝/光明圖片
站在村口放眼望去,無論是房前屋後,還是田埂路旁,乃至遠處的整個山坡都是核桃樹。走近一看,很多核桃樹生長在亂石間巴掌大的土壤中。就是利用這僅有的一點土壤,它們長出巨大的枝幹並結出纍纍果實。
“我們這裡每人不到一分地,種玉米稻穀還不夠自己吃。”向家坪村民田興宏説,祖輩世代向這片石山要“口糧”,開荒面積越來越大,本來就不富餘的土壤在開荒中流失,不僅農作物産量越來越低,而且還直接威脅到生態安全。
為了防止石山水土流失,田興宏和其他村民積極響應縣裏的號召種植核桃,沒想到這些核桃樹成了他們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豐收的脆柿。張玉蘭攝/光明圖片
珍珠李在裝箱待銷。田世遠攝/光明圖片
“以前這些山地只能種點玉米,畝産200公斤左右;現在每畝種上12株核桃,再套種玉米,收入增加了很多。”田興宏把自家10多畝山地全部種上了核桃,近幾年每年收入數萬元不等,一舉摘掉了“貧窮帽”。
都説“十年樹木”,但在天峨縣,農民種植的果樹大多在三五年就能“吹糠見米”獲得收成。除了河池市大力發展的核桃樹,當地最具特色的當屬“龍灘珍珠李”。
珍珠李原係農民崔德軍上山放牛時偶然發現的“野李樹”。後經縣水果局科技人員嫁接培育,成為廣西第一個李果優良品種,因其果形似“黑珍珠”,産自龍灘一帶,故而得名“龍灘珍珠李”。
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天峨縣委、縣政府將龍灘珍珠李確定為重點特色産業,免費給村民發放苗木、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大力扶持農民種植珍珠李,並以珍珠李為龍頭,探索産業、旅遊、民俗融合的扶貧之路。目前,全縣龍灘珍珠李種植面積達11.6萬畝,挂果面積2.8萬畝、産量2萬噸,年産值2億多元,越來越多的農民通過種植珍珠李脫貧致富。
航拍中草藥種植示範基地。王明福攝/光明圖片
工人在整理脆柿,準備裝箱外銷。王明福攝/光明圖片
天峨縣三堡鄉頂茂村納岜屯新貌。王明福攝/光明圖片
空店交易市場。王明福攝/光明圖片
曾經,農民王秋林一家靠挖山坡上的中草藥換肥料種玉米,日子過得緊巴巴,一度感嘆“苦日子不知何時是個頭”。
2013年,在政府扶持下,他一口氣種下40畝珍珠李和油桃,如今已有一半果樹進入豐産期,今年已收入17萬元。“再過幾年,收入估計還能翻幾番。”王秋林得意地説。
年屆六旬的向陽鎮向陽村四組村民小組長蒙祖恩,直言“熬了大半輩子才終於找到一條脫貧致富之路”——他前年種下的20多畝果樹,今年也已獲得收入10萬元,“幾十年都沒見過那麼多錢”。
如今,每到豐收時節,天峨縣的千山萬嶺,碩果纍纍,微風過處,水果飄香。全縣農民人均有水果一畝以上,種果成為天峨農民脫貧致富的一大利器。
種果並非天峨獨有,但在這麼一個山高路遙的偏遠山區縣,如何靠種果成功走出一條脫貧路?
“關鍵是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做文章。”天峨縣委書記陸祥紅告訴記者,天峨縣委、縣政府因地制宜,引導農民發展種植“特早熟、特晚熟、特優質”水果,優化品種結構,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月月有鮮果上市”,逐步形成以龍灘珍珠李為主,核桃、早熟油桃、秋蜜桃、甜柿、百香果、食用菌、大果山楂等其他品種為輔的特色農業示範區産業新格局。
為提高示範效應,天峨縣引進龍頭企業參與示範區建設,以農戶土地入股“底金+分紅+勞務收入”、農戶土地合作“公司+合作組織+農民”等土地流轉方式,帶動示範區農戶開展統一農資供應、統一技術規程、統一生産標準、統一産品品質、統一品牌銷售的“五統一”産業化經營模式。
在五福村谷福緣果品農民專業合作社,150畝無籽羅漢果剛剛獲得豐收。村黨支部書記、合作社理事長周彩雲告訴記者,合作社由14戶農戶入股,周邊40多位村民參與日常護理,每人每天領取100元報酬。“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既是“股東”又是“工人”的村民房文軍説,以前迫於生計,夫婦倆四處奔波打工,老人孩子無法照顧;如今在家門口打工,既可以兼顧家庭,收入也不少,今年以來已領到4萬多元“工資”。
讓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獲取更大經濟效益。天峨縣流轉土地參與示範區建設6.2萬畝,成立專業合作社252家、家庭農場262家,培育龍頭企業28家,形成以“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為主體的經營模式,把企業和農民結成了“抱團發展”的利益共同體。
既要“抱團”,就要有共同的集體經濟。為消除村集體經濟“空殼”現象,天峨縣探索“黨支部+村民合作社+N”經濟發展模式,通過借“店”營利、借“光”發展、借“股”分紅、借“地”生財、借“企”幫扶和借“制”規範,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全縣94個村(社區)已全部有村集體經濟收入,2017年12個預脫貧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2萬元以上。
“天峨農産品雖好,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只有拓寬銷路才有出路。”天峨電子商務協會會長韋名勝説。為解決農産品銷售難題,天峨縣委、縣政府專門搭建“互聯網+農業”平臺,引進淘寶、京東、空店等電商,扶持本地企業,通過“基地+農戶+電商+物流”等形式,把電商實體店延伸到村一級,越來越多的農戶搭上電商快車,將農産品銷到北京、上海、廣州、江蘇和浙江等20多個省區市。目前,參與天峨特色農産品銷售的區內外企業達40多家,微商1000多人,今年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珍珠李超過1億元,成為排在廣西前列的電商水果品牌。
電子商務在偏遠山區的蓬勃發展,給了天峨縣果農更多希望和信心。“在網上賣水果,既放大了山區的生態優勢,又縮小了交通不便的劣勢。”果農張全勝告訴記者,電子商務在山區的發展,讓果農與消費者直接對接,打掉了中間環節,讓果農和消費者都能受益。
大面積種植水果,不僅促進天峨農民增收,也改善了天峨的生態。目前,天峨縣森林覆蓋率達84.35%,居廣西各縣區首位,亦是廣西唯一沒有工業污染的縣。
(光明日報記者 周仕興 光明日報通訊員 黃元松)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路甲16號 郵遞區號:100040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891032 舉報郵箱:jubao@cri.com.cn 新聞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監督電話:010-68891834 監督郵箱:jiancha@cri.cn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2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 11040202120016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5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版權所有©199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