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綠色製造”與“綠色出行”的良性互動——老牌“汽車之城”柳州觀察

2018-06-25 10:14:06 | 來源:新華社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新華社南寧6月21日電(記者王軍偉、盧羨婷)作為全國汽車産量第三大的城市,近年來廣西柳州市通過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同時出臺多重措施鼓勵“綠色出行”,在這個原本盛産燃油汽車的城市,悄然颳起了“綠色之風”,形成了“綠色製造”與“綠色出行”的良性互動。

  新能源汽車描繪城市“新生態”

  柳州是一座老牌“汽車之城”,擁有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柳汽、一汽柳特3家整車生産企業,以及4家專用車生産企業。然而在這樣一個傳統汽車城,如今新能源汽車卻“百般受寵”。

  2016年,上汽通用五菱公司自主研發的寶駿E100新能源兩座小汽車問世,拉開了柳州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的序幕。從當年10月開始,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持續10個月的寶駿E100免費試駕體驗活動。

  “根據體驗期數據統計,寶駿E100累計行駛里程達1962.5萬公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611噸,節約燃油約157萬升,相當於種植約20萬棵樹。”上汽通用五菱銷售公司E100用戶中心在線生態科經理李國林説。

  與此同時,柳州市在交警、巡警、城管等公車領域,以及城市運營的計程車和物流車輛等方面,批量更換新能源汽車,示範效應快速形成。

  2017年8月,寶駿E100正式上市,短短5個月僅柳州市內累計銷售超過1萬輛,且絕大多數為普通個人消費用戶。同年,東風柳汽的幾款新能源乘用車也成功上市。

  此外,柳州市大力建設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在城市道路和小區周邊等公共區域,3000多個新能源汽車專用停車位悄然而生,600多個標準充電樁安裝到位。日趨便利的用車環境為新能源汽車在柳州的推廣應用打下良好基礎。

  “政企三級聯動”機制促進産業與應用深度融合

  2017年初,在柳州市政府倡導下,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領導小組牽頭,聯合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柳汽等重點企業,啟動實施“政企三級聯動工程”,探索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與産業發展相融合的新模式。

  所謂政企三級聯動機制,就是通過“整體規劃及重大問題決策——具體指導及資源協調——工作落實”的三級良性循環,實現自上而下規劃傳達與指導,以及自下而上快速推進的實施效果。

  “政府與企業需求有機銜接,政府工作部署在規劃設計初期即與企業需求契合,企業問題與市場痛點實時傳遞給政府,從而達到區域政企互聯互通的明顯效果。”柳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方華説。

  在制度設計上,柳州市印發了《推進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及基礎設施建設的若干意見》。同時,規劃、財政、交警、物價、質監等部門配套出臺細則,全面統籌保障資源配置。

  此外,柳州市大力營造“綠色出行”的便利環境。新能源汽車可暢行公交車道,不分單雙號通行柳江大橋,在市場、學校、醫院及其他公共設施附近的臨時停車位停放,可免交停車費。新能源汽車辦牌、上牌均能享受“綠色通道”,相關手續在交車點完成一條龍服務。

  推廣應用倒逼産業轉型升級

  如今,柳州新能源汽車已走向全國市場。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後補貼時代”的到來,新能源汽車行業必定將從國家政策驅動轉變為終端需求驅動,企業的競爭將轉向“創新能力”“産品品質”“延伸服務”和“商業模式”的競爭。

  李國林表示,在汽車技術革命和汽車新生態重構的過程中,新能源汽車項目將助力企業探索採取開放的、以用戶為中心的、能快速迭代的互聯網方式,實現轉型發展。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柳州構建的新能源汽車生態推動了新能源産業的發展,一批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開始在柳州聚集。上海卡耐新能源、聯合電子、上海電驅動、傑諾瑞、萬安科技等企業陸續落戶柳州。寧德時代、深圳比克、浙江方正、蘇州智綠等企業正在開展柳州本地化工作。

  “柳州正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做大做強新興産業集群,推動産業邁向中高端。柳州通過政企聯動,在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等領域掌握了一批核心技術,佈局了一批關鍵零部件産業。”柳州市市長吳煒説。(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