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感受廣西發展 講述廣西故事

2018-07-02 08:30:50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感受廣西發展 講述廣西故事

               ——“砥礪奮進60載—2018境外媒體看廣西”採訪活動紀實

  廣西日報記者 藍 鋒

  編者的話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40年砥礪奮進,60年眾志成城,地處祖國南疆的廣西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闊步前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新時代東風浩蕩,中國夢曙光在前。從今天起,廣西日報“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喜迎自治區成立60週年”欄目,子欄題拓展為“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自治區成立60週年”,將通過全媒體報道充分展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廣西的實踐成果、展示廣西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重大突破、展示黨的民族政策和廣西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獨特優越性、展示廣西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輝煌成就和美好前景,進一步激發自治區廣大黨員幹部和各族人民的奮進精神,推動富民興桂各項事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蓬勃發展。敬請關注。

  騎行漓江畔領略桂林秀美山川,製作茶杯體驗欽州坭興陶神奇窯變,品嘗螺螄粉了解柳州的小吃文化,走訪那考河驚嘆南寧的海綿城市建設,採摘扶貧芒果點讚百色的扶貧成效……6月24日至29日,經自治區黨委同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聯合人民日報社人民網開展“砥礪奮進60載—2018境外媒體看廣西”採訪活動,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45名外媒記者分4組深入廣西,足跡遍及14個設區市,親身感受改革開放40年、自治區成立6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5天時間裏,各地黨委政府和宣傳部門高度重視,精心安排採訪點,積極做好各項保障工作,並通過全方位、多角度的介紹,呈現一個開放發展邁上新臺階、新興産業亮點紛呈、鄉村振興深入推進、脫貧攻堅連戰連捷、民生畫卷徐徐鋪展、民族團結之花競相綻放、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新廣西,得到外媒記者紛紛點讚。

  日本讀賣新聞、西班牙埃菲通訊社、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菲律賓通訊社、印度快報、阿富汗每日瞭望報、巴基斯坦黎明電視臺、韓國首爾新聞以及香港南華早報、香港經濟日報、鳳凰衛視、香港無線電視臺……境外媒體記者深入採訪、細心觀察、用心感受,深入體驗“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廣西實踐,用筆和鏡頭傾心傾情傾力打造一篇篇有力度、有廣度、有深度、有溫度的新聞作品,宣傳報道廣西優美奇特的自然風光、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特色鮮明的人文環境和充滿希望的發展前景,充分展示中國共産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獨特優越性,充分展示中國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輝煌成就和美好前景,充分展示廣西各族幹部群眾推進富民興桂事業的生動實踐和精神風貌,向海內外受眾講述廣西好故事,傳播廣西好聲音。

  感知高品質發展脈絡

  六十一甲子,廣西經濟社會發展走過了不平凡的奮鬥歷程。境外媒體採訪團分別搭乘高鐵動車、中巴車從南寧出發前往各設區市感受廣西高品質發展。

  “我放了一杯熱水在小桌板上,水一點都沒有灑出來,這讓我很吃驚。”坐在前往桂林採訪的動車上,柬埔寨國家電臺記者孫索困感嘆。

  “平穩”“舒適”“能在行駛的車上立硬幣”……外媒記者紛紛表達了自己的乘車感受。里程超過1700公里,連通12個設區市,動車公交化……外媒記者第一時間從廣西高鐵的發展,感受到廣西發展的速度。

  隨著乘車里程的不斷增加,採訪的不斷深入,現代化高鐵路網帶著4組外媒記者,去親身體驗了廣西內聚外合、縱橫聯動的“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

  6月的北部灣港,一片繁忙景象。在欽州港,一邊是集裝箱緊張有序地被吊上開往新加坡的貨船,一邊是開往重慶的列車在欽州火車站整裝待發。

  參觀欽州保稅港,深入了解廣西區位優勢和南向通道建設情況後,巴基斯坦黎明電視臺記者賽義德·阿提扎茲·哈桑表示,廣西積極推進中新南向通道建設,必將助推廣西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柳州是廣西的工業城市,讓採訪團在廣西就可以看到有著世界領先的技術及強大的工業實力。

  作為新興工業城市,貴港依託西江黃金水道,積極承接東部産業轉移,積極引進新能源産業,工業興市、工業強市的版圖也越描越大。

  在華奧公司的新能源車輛展示廳,各種款式的新能源汽車讓外媒記者大開眼界,他們紛紛發出讚嘆之聲。斯裡蘭卡《每週之聲報》的記者謝爾頓·班達拉忍不住坐進駕駛室親身體驗。

  在港北區的中國-東盟新能源電動車生産基地,小型的電動自行車引起了外媒記者的濃厚興趣。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的諾莎茲利拉·諾爾·阿茲曼説,如果我們也有性價比這麼高的電動車,相信會得到廣泛使用。

  在梧州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北海工業園區、賀州旺高工業區、防城港東興口岸、崇左寧明愛店口岸、友誼關國際口岸……在每一個採訪點,外媒記者們都時刻感受著廣西高品質發展迸發出的新活力。

  領略山清水秀自然生態

  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山清水秀、生態優美是廣西的標簽,也是廣西的底色。近年來,廣西的山越來越綠,水越來越清。生態優勢正成為廣西最美麗的名片和資源,成為高品質發展的有力支撐。

  爬逍遙樓、逛東西巷、賞兩江四湖。街頭一隅,路邊樹木,穿城而過的漓江水……桂林的景,處處讓外媒記者流連忘返。

  “你們是怎麼對這些歷史遺跡進行經營管理的?”“你們有什麼具體做法來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和商業開發?”“你們在發展旅遊時需要政府進行哪些方面的扶持?”……欣賞美景之餘,外媒記者的提問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細。他們關注的焦點,集中在了桂林是如何做到將旅遊經濟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

  河水潺潺,草木蔥蘢,那考河的華麗蛻變,是廣西生態環境整治的另一個標杆。

  曾經,那考河濕地公園是一條臭水溝。2014年,借助國家第一批海綿城市試點,南寧重拳整治那考河,通過設置大量下沉式綠地、雨水濕地、植草溝等海綿體,對雨水進行自然調節。兩年後,那考河變成了鳥語花香的公園,遊人如織。

  在那考河濕地公園,採訪團一邊聽講解一邊遊覽。穿行在風景如畫的公園裏,大家不禁駐足拍照留念。

  桂林山水甲天下,廣西處處是桂林。

  踏著晚霞,採訪團走進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碧海綠洲、鳥飛魚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幕幕映入眼簾。

  漫步黃姚古鎮,小橋、流水、古屋、奇石、古榕,構築一幅幅如詩如畫的美景,外媒記者細細品味。在黃姚古鎮作坊體驗區,他們還現場嘗試學做賀州特色小吃瓜花釀。

  來到貴港園博園,滿園的荷花讓採訪團領略到了荷城的風采,優美的生態環境讓大家印象深刻。

  巴基斯坦獨立新聞社記者阿卜杜勒·瓦吉德·汗説,荷花非常美麗,有許多中國詩詞歌賦都對荷花進行了描繪稱頌。看到這麼多美麗的荷花,心情感覺十分舒暢。

  近年來,玉林市大力發展田園經濟,著力構建田園生態,“五彩玉林·田園都市”成為了玉林亮麗的名片。菲律賓通訊社記者格瑞吉·尤金尼奧參觀了鹿塘村社區後感嘆,希望有一天菲律賓的鄉村也能像鹿塘村社區一樣美麗。

  體驗多姿多彩的壯鄉文化

  60年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局面如同盛開的花朵,在八桂大地上充滿勃勃生機和活力,競相綻放。了解廣西的民族風情文化,是採訪團的一個重要目的。

  來到南丹“千家瑤寨·萬戶瑤鄉”易地扶貧搬遷裏湖片區安置點時,白褲瑤同胞身穿獨有的民族服飾,端起酒杯,載歌載舞,以他們傳統的方式,迎接賓客的到來。

  白褲瑤總人口僅3萬多,被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稱為“人類文明的活化石”。其銅鼓文化、婚喪文化、陀螺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寨居文化等民俗風情原始獨特,堪稱廣西少數民族文化中的精品,引起了外媒記者的濃厚興趣。

  欽州坭興陶以本地欽江東西兩岸特有的紫紅陶土白色陶土為原料,經過選泥、風化、壓濾、拉坯、雕刻、燒制、打磨等獨特技藝及數十道工序,坯品在燒制中會産生神奇的窯變,出爐打磨後,呈現出斑斕絢麗的色彩和紋理,可謂“火中求寶、難得一件,一件在手、絕無雷同”。

  在坭興陶生産車間,外媒記者饒有興趣地體驗了坭興陶製作。來自西班牙埃菲通訊社的德拉親手製作了一個茶杯,並在杯子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他説,欽州坭興陶很美,品質極佳,體驗坭興陶製作是一個很開心的過程,中國傳統文化太有魅力了。

  秀麗的山光水色,厚重的城市底蘊,餘音繞梁的粵韻清音,回味甘甜的龜苓膏,紅濃陳醇的六堡茶,歷史悠久的“茶船古道”,梧州的美麗山水、獨特人文、特色産品,也給採訪團留下深刻印象。每到一個地方,他們都流連駐足,賞美景、品歷史。

  發展是推進民族團結的進步基石。廣西各級黨委、政府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來抓好。

  武宣縣桐嶺鎮和律村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探索出“種養結合”立體生態循環經濟産業發展模式,還註冊成立了合作社及建築勞務公司、農業開發公司等10家企業,讓189戶貧困戶都參加收益,走出了一條産業促脫貧的發展新路子,今年可幫助144戶貧困戶實現脫貧。

  與農戶、合作社負責人交談,外媒記者提的問題幾乎都是圍繞中國共産黨和政府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來展開,深入挖掘産業促脫貧的生動故事。

  “以前他們(貧困戶)沒有錢,要離開他們的家,離開他們的家人,去發達的地方打工賺錢。現在他們可以在自己家門口工作,有穩定的收入,我覺得這個特別好。”人民網西班牙頻道外籍記者湖長明説。

  廣西經驗做法值得宣傳推介

  廣西既有優美的風光、特色的民俗,又有很多好的經驗、好的做法,值得去推介去宣傳。隨著採訪的深入,外媒記者逐漸形成了這樣的共識。

  一塊大理石經過“吃幹榨盡”變成上千種建材産品。在賀州旺高工業園區,外媒記者參觀利升石業、石立方石業兩家企業時,就碳酸鈣産業發展情況、園區科技創新、環保情況等方面採訪進行了深入採訪。

  外媒記者在點讚賀州的創新的同時,也在思考著它是如何將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結合起來?

  越南之聲記者阮庭周説,越南也有類似的工廠,但原材料主要是天然礦石,沒有人工合成的材料,也未形成産業鏈。賀州企業對生産過程中産生的廢渣進行循環利用,對原材料的開採有序有度,最大程度地避免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賀州在工業發展及環境保護方面值得越南學習。

  與廣西一樣,柬埔寨的暹粒省、越南的廣寧省也是聞名世界的旅遊地,如何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來自東盟國家的外媒記者有話説。

  “桂林將污水進行處理過濾後才向外排放,還針對漓江上的遊船制定了標準,規範遊船使用燃料等,從而保護漓江水質不被污染,我認為吳哥窟的旅遊開發與保護就應該向桂林學習。”

  “廣西北部灣的景色和越南廣寧省下龍灣很相似,也有不同的特色。如果雙邊聯合發展一批旅遊路線,將可以實現共贏。”

  萬生隆國際商貿物流中心是“一帶一路”和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重要節點項目,邊民互市貿易區于去年10月投入運營。

  越南電視台北京分社社長周太平説:“靖西和越南接壤,近年來外貿、旅遊發展很快,有很多經驗值得越南學習。若兩地攜手合作發展,潛力巨大,可以造福兩國人民。”

  報道形式多樣濃墨重彩

  採訪活動期間,韓國首爾新聞、香港鳳凰衛視、澳門日報等境外媒體先後刊發《防洪“海綿城市” 習近平點讚的親環境·創業城市》《種芒果收入翻兩番 公務員對接幫助貧困戶》等多篇報道。“這次到廣西採訪,讓人眼界大開……”參加採訪的外媒記者紛紛表示,採訪結束回國後,將陸續刊播大量報道,充分宣傳報道廣西。

  人民網專門開設網絡專題,集納採訪活動的圖片、文字、視頻信息和外媒報道,並在活動期間進行全程微博直播,刊發圖片300多幅,吸引網友圍觀135.2萬次;采寫圖文報道50多篇,其中包括20多篇英語、日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韓語、葡萄牙語等外文報道、視頻。相關報道推薦人民網總網要聞區、焦點圖、人民網外文頻道、國際頻道、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區、手機人民網。人民網海外社交平臺Facebook、Twitter、SNS推送採訪報道信息50多條。

  自治區主要新聞媒體在重要版面、時段刊播自治區領導會見及採訪活動啟動儀式等綜合報道。廣西日報新媒體在微信、微博和廣西雲客戶端對活動進行實時更新和直播,發佈大量圖文、視頻,引起眾多網友圍觀、點讚、轉發。各市主要新聞媒體也高度關注採訪團最新動態,刊發了大量報道。

  ……

  5天的採訪時間過得飛快。行程結束時,外媒記者依依不捨地離開廣西,但他們和廣西的情緣,卻不會因此而結束。正如老撾國家電臺記者佔達晚·賽哈娜所説的,“這次採訪,讓我看到了充滿魅力與活力的廣西,我要通過我的新聞報道推介廣西、宣傳廣西,讓更多的人認識廣西,來廣西遊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