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告別“土”與“小” 迎來“優”和“強”

2018-08-23 14:41:59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告別“土”與“小” 迎來“優”和“強”

  ——柳州螺螄粉“爆紅”路徑及啟示(下)

  廣西日報記者 趙 超

  從街邊小吃到登堂入室,從“現煮堂食”到方便袋裝,從地方美食到熱銷海內外……柳州螺螄粉崛起成為“網紅”,是我區食品加工業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抓創新、創品牌、拓市場的又一生動實踐。

  以高品質發展理念為指引,將廣西“金不換”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産品優勢,創新産品,嚴格標準,保證品質,塑造品牌,擁抱互聯網,將小特産做成大産業,是柳州螺螄粉帶來的啟示,為我區更多優質産品勇闖市場提供了有益借鑒。

  創新升級:告別“土”字

  盛夏7月,一場探討如何推動桂林米粉從小特産做成大産業的“點子大會”,在北京廣西大廈內熱烈進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自治區以及桂林市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匯聚一堂,激辯桂林米粉如何才能像柳州螺螄粉一樣,蹚出一條行銷全國的新路子。

  廣西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得天獨厚,盛産健康、生態、長壽各類名優特産,擁有特産600多種、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128個,資源稟賦優勢非常突出,但很多産品都面臨諸如“名頭很響市場不旺”“區內很火出省就涼”“市場有需求産品跟不上”等尷尬局面。

  究其原因,自治區工信委食品醫藥工業處處長楊富剛認為,廣西特色食品産業多為傳統加工業,企業普遍存在起點低、品種單一、檔次不高、技術含量低、市場佔有量小、缺乏創新等不足。

  要改變這一狀況,首先應對産品轉型升級。業內普遍認為,柳州螺螄粉行銷全國的關鍵,是將“現煮堂食”的地方街頭小吃,變成了工業化生産的預包裝食品,這是一次重要轉型升級,無異於“脫胎換骨”。

  因忽視産品轉型升級,廣西産品有過不少慘痛教訓。廣西曾經在啤酒、葉面肥等很多領域都有叫得響的産品,由於不注重産品創新升級,市場份額大幅縮水。

  進入新時代,廣西特産創新意識越來越強,土特産不再以單一的“土”為賣點,融合了更多時尚元素。比如今年1月獲批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的合浦大月餅,近年來通過校企合作、産學研聯動發展,開發出多品種、多品味月餅及功能性食品、養生食品、健康膳食食品等,不斷促進産業産品升級換代。

  産品轉型升級更要保障産品品質,産品標準化是唯一途徑。柳州市以工業化思維助推螺螄粉生産標準化,規範企業生産行為,保證了袋裝螺螄粉“鮮酸爽辣”的口感和品質。

  目前,廣西很多特産均已出臺了生産標準,告別陳舊的傳統生産模式,以現代化的思維保障産品品質穩定、安全。桂林市副市長樊新鴻介紹,近年來,該市一批新興企業突破了鮮濕米粉保鮮技術,正推動桂林米粉規模化、産業化、標準化、綠色化發展。梧州六堡茶等多種特産,也正引領企業在原材料種養、産品加工等各個環節進行標準化定格。

  産業發展:告別“小”字

  柳州螺螄粉以工業化思維推動産業發展,成就了今天超過30億元的産業,如今正以産業園和特色小鎮為載體,加速打造“生産+加工+科技”的現代農業産業集群,促進一二三産融合發展。

  柳州螺螄粉的發展模式,可學可鑒。

  梧州六堡茶紮實推進“茶園標準化、加工流程化、市場品牌化”,通過“加工集中化、産業園區化”實現“小茶葉成就大産業”。目前,梧州市茶園種植面積近10萬畝,通過SC(食品生産許可)認證的六堡茶生産企業50多家,去年産量超1.35萬噸,直接産值達14億元。

  為推動特色食品産業發展,廣西加強頂層設計,立足本地優勢、特色資源,重點打造特色農林食品、地方特色食品、長壽養生食品和旅遊休閒食品,明確各地發展重點,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構建具有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的食品産業體系。為推動地方特色産業發展,自治區、市等各級均出臺政策、安排資金加以扶持,如支持企業進行米粉加工項目技術改造,支持柳州螺螄粉小鎮、桂林全州米粉産業園、梧州六堡茶、合浦月餅小鎮等特色産業園區建設。

  産業化不會一蹴而就。楊富剛認為,産業意識不強同樣是當前制約我區特産發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現在缺少龍頭企業帶領,種養規模或生産企業規模較小,産業鏈不長,分佈散、集約化程度不高、競爭力弱。

  針對這些薄弱環節,下一步,我區將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的思路,制定龍頭企業培育方案,實施強鏈延鏈補鏈三年行動計劃,推動産業集群發展。到2020年,實現全區地方特色食品産業規模不斷壯大,産業結構持續優化,規模以上地方特色食品工業企業力爭達300家左右,形成涵蓋食糖、果蔬、肉禽、水産品、林産品、飲料、糧油、茶葉等地方特色食品産業體系,地方特色食品工業總産值達到1500億元以上。

  “互聯網+”:做優品牌

  “我女朋友喜歡吃螺螄粉,煙臺哪有得吃啊?”打開百度貼吧螺螄粉吧,各地求購柳州螺螄粉的求助帖不少,甚至還有遠在巴黎的留學生詢問如何網購袋裝螺螄粉。

  “做品牌就是做市場,要以消費者為中心。”自治區工商局商標監督管理處處長陶耀鋒認為,柳州螺螄粉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品牌戰略的成功。

  近年來,柳州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緊跟消費升級步伐,充分利用“互聯網+”發展機遇,通過直播等活動,依託廣西“三月三”國際電商節打造網上“柳州螺螄粉節”。目前,電商平臺上的柳州螺螄粉網店,日銷量突破80萬袋。

  “美在深山無人識”,是眾多優質特産一度面臨的窘況。截至2017年底,我區註冊完成的地理標誌商標總數量40件,在全國處於中下水準。不少地方品牌運用管理薄弱,對已註冊成功的地理標誌商標欠缺包裝、行銷,産品缺少統一標識,導致産品市場認知度不高。

  為此,我區深入實施廣西特産行銷全國工程,以培育地方特産品牌為抓手,著力打造“一市一品”區域公共品牌、行銷全國核心品牌、“廣西有禮”伴手禮品牌和老字號品牌等4大類品牌,提高名優特産的知名度和銷售量,把特産優勢變成經濟發展優勢,闖出一條農産上行、帶動産業、精準扶貧的新路。

  ——小特産做成大産業,成為響噹噹的區域公共品牌。2017年,自治區商務廳分別與百色市、柳州市、梧州市聯合開展“一市一品”品牌打造活動,通過“走出去”“請進來”舉辦各類推介宣傳活動50多場,百色芒果、柳州螺螄粉、梧州六堡茶區域公共品牌效應顯現。

  ——小特産做出大市場,形成廣西特産“批量出桂”。300多種廣西特産在全國市場的銷售額由2014年的150多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310多億元,實現成倍增長。

  ——小特産做成大品牌,“養在深閨”變成“大眾熱捧”。廣西特産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明顯提升,提升了消費者對廣西名優農特産品的整體認知。

  目前,我區正著手建立特産品牌管理體系,力爭2018年核心品牌銷售總額同比增長20%,10個品牌企業銷售額突破3億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