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續寫懸壺濟世的廣西故事

2018-10-23 09:12:19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續寫懸壺濟世的廣西故事

         ——廣西探索民族醫學傳承發展之路

  廣西日報記者 梁 瑩  通訊員 曹 哲

  不用激素類藥物,就能治療風濕病;看看眼睛,就能知道身體有啥毛病;不需吃藥,一針一線,亦能調理身心……近年來,壯瑤醫藥的神奇及療效,漸為廣大百姓所知。

  隨著作為自治區成立60週年大慶重大公益性項目的廣西國際壯醫醫院(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國際壯醫醫院)提前開業,廣西的壯瑤醫藥更是迎來一展身手的大舞臺。一個月以來,從本地居民到外省患者,再到東盟國家的同仁,越來越多的人體驗到其散發的獨特魅力。

  如何探索一條富有廣西特色的民族醫學發展之路,讓具有2800多年曆史的壯瑤民族醫藥綻放光彩?廣西一直在努力。

  為民診病,壯瑤醫藥身懷“絕招”

  “以前整個臉都是僵硬的,現在朋友們説我會笑了。”10月17日,桂林市民李和(化名)再次來到位於南寧市五象新區秋月路8號的廣西國際壯醫醫院復查診療,鞏固病情。

  今年6月,在朋友的介紹下,患有硬皮病多年的李和找到了該院風濕病科主任、廣西名中醫李鳳珍。李鳳珍運用壯醫診斷其為“囊堅”,併為她進行了竹罐療法、壯藥藥浴等一系列治療。

  “壯醫很有特色,很有效。”經過壯醫特色治療,李和的症狀明顯減輕,這讓她十分慶倖。

  當天,與李和有相同感受的,還有一大撥前來體驗的南寧市民。

  在該醫院民族醫學特色診療中心裏,左手一個放大鏡,右手一支小手電筒,在體驗者韋先生懷疑的眼神中,壯醫目診專家譚俊就這樣開始了他的診斷。

  “把眼睛往上看,再往下看,往左看,再往右看……”當兩隻眼睛都看完後,譚俊問道:“小夥子,你的肝有問題?”這一句,正中韋先生的痛處,他患有慢性肝炎,至今沒有治愈。

  “只用一個放大鏡、一個小手電筒就能診斷一百多種疾病,這就是壯醫目診的神奇之處。”作為我國壯醫學學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學術帶頭人,桂派中醫大師黃漢儒不吝對廣西民族醫學的讚美之詞。

  廣西不缺中醫藥資源,甚至,獨特的地理人文特點和優勢,讓廣西在發展中醫藥民族醫藥産業方面具有優勢。

  廣西的民族醫藥發展缺什麼?平臺、窗口。

  如今,隨著一批致力於研究民族醫藥特別是壯醫藥的學者對其進行發掘、整理和研究,廣西壯醫從師徒授受、民間流傳,發展成以“陰陽為本”“三氣同步”的天人自然觀,“臟腑骨肉氣血”“三道兩路”的生理病理觀,“虛毒致百病”的病因病機論,“調氣解毒補虛”的治療原則作為核心的一門獨立的,較高層次的壯醫理論體系。

  然而,民間醫生普遍缺乏助手和傳人,民族醫生待遇低,器材和使用藥物方法原始落後等,讓民族醫學在推廣方面困難重重。在中醫備受現代醫學衝擊的情況下,願意嘗試這類“簡、便、驗、廉”的民族醫藥療法的人仍不多。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自治區黨委、政府從頂層設計,實施了一系列傳承、發展廣西民族醫藥的民生工程。

  2015年5月,自治區黨委、政府部署建設廣西首座綜合性現代化國際民族醫醫院——廣西國際壯醫醫院,由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高起點、高標準建設。此舉為發揮廣西中醫藥民族醫藥資源優勢、産業基礎、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做好健康文章,搭建了一個高水準的平臺,成為廣西民族醫藥對外推廣的重要窗口。

  中西相融,民族醫學探索新方向

  民族醫學發展,在傳承經典的同時,亦離不開現代醫學的進步。

  “以壯瑤醫藥為特色、中醫藥為基礎、現代診療技術為保障,我們不僅要在民族醫學上獨樹一幟,更要探索出一條民族醫學與現代醫學融合發展的路子。”廣西國際壯醫醫院院長覃裕旺表示,作為一所非營利性公立綜合性民族醫醫院,該院通過建設多個臨床重點專科,培養、引進一批名醫、名中醫人才和民間醫藥人才,購置一批先進的大型醫療設備,搭建“硬體”及“軟體”兼具的平臺。

  “想不到,你們救了我一命!”近日,來自邕寧的黃女士琢磨著要給醫院送一面感謝錦旗。

  1個月前,黃女士住進廣西國際壯醫醫院ICU時,已是命懸一線。從2004年起,黃女士就患上了肝硬化,現已發展成肝衰竭,她甚至已被不少醫院下達了“病危通知書”。“我們都絕望的時候,‘國壯’接收了我,讓我感受到溫暖。”黃女士感動地説。

  讓黃女士感受更多的是醫院獨特的MDT多學科會診模式,及先進的DPMAS人工肝技術。通過先進的CT評估、B超診斷等檢查確定病情,壯醫醫生與西醫醫生一起研究治療方案,還在現代醫學治療中融入了很多讓她感覺新奇而又有效的內服外治等民族醫學療法。

  奇跡出現了,在住院15天后,10月3日,黃女士脫離了危險,順利出院了。

  專家介紹,這是一種在循證與路徑原則下,能夠發揮多學科優勢,以有利於患者達到最佳治療效果,並能夠長期持續提升學科協調度的臨床範式。試水MDT,醫院的多例實踐已顯示出其巨大的優勢。

  10月11日,在廣西頂尖小兒外科專家楊體泉教授主刀下,該醫院小兒外科第一台四級手術——腎母細胞瘤切除術順利完成,患兒腫瘤被完整切除,術中出血量僅10毫升左右。這亦有醫院結合實際逐步落地的MDT多學科聯合會診模式的功勞。

  古法傳承,為百姓帶來新福祉

  “壯醫真是太神奇了!”10月16日,民族醫特色診療技術示範與推廣國際培訓班在廣西國際壯醫醫院開班。這天,壯醫的藥線點灸療法,讓來自馬來西亞的學員葉紹康嘆為觀止。

  何為壯醫藥線點灸療法?只見醫生拿著一根細細長長的線,迅速地在酒精燈上點燃,然後快速地將線頭貼到患者的身體上。看似簡單,實則玄妙,醫生手法純熟、穴位準確,而患者神情悠然,很是享受……

  “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中醫師,我為有機會接觸和學習壯瑤醫學感到榮幸。”葉紹康告訴記者,壯醫藥線點灸、滾蛋療法,竹罐療法、經筋療法等民族療法都讓學員們産生了極大的興趣,希望今後有機會把廣西民族醫學介紹給更多的東盟國家人民。

  如何讓古老的民族醫藥傳承為老百姓帶來福祉?壯醫傳承光靠研究醫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研究壯族文化,讓更多人了解壯醫藥的作用和技術特色,對壯醫藥感興趣。完善理論體系、品質標準,挖掘民間項目,搭建交流橋梁,積極向外傳播。這是不少學者的共識。

  為此,該醫院致力挖掘分散各地的壯醫藥文化,在初步完成壯醫藥文化資料整理的基礎上,利用院內公共空間,進行文化裝飾與展出,展示壯族文化及壯醫藥文化起源。與此同時,牽頭組建由廣西32家中壯醫醫療單位加入的壯醫聯盟,讓傳承人學習現代醫學的專業技能,在更規範、科學的治療中體現更好療效,切實解決城鄉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壯醫藥的國內外學術交流方興未艾。該醫院利用自己的平臺優勢,在國內先後與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湘雅醫學院、廣東省中醫院等單位就技術支持、人才培養等初步達成合作意向;在國外先後與馬來西亞環球健康協會、泰國清萊皇家大學傳統與替代學院、新加坡中醫師公會簽訂了友好合作框架協議,奠定了中醫、民族醫對外合作的基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