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中越邊境“跨境務工族”:月薪從800元變成3000元

2018-11-11 17:43:19 |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劉徵宇

【唐已審】【原創】中越邊境“跨境務工族”:月薪從800元變成3000元

阮氏江正在剝蝦 攝影 譚海東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唐穎倩):左手捏住蝦頭,用指頭將彎曲的蝦身抻直,右手掐住蝦尾,擰動兩下去殼,再拿起小刀向上用力一挑,一根黑黑的蝦線便被抽出……

  幾乎是一眨眼的功夫,36歲的阮氏江就剝好了一隻晶瑩剔透的活蝦,整個動作一氣呵成,前後不超過3秒。

   跨境務工只因收入翻幾番

  阮氏江是越南芒街人,每天雞鳴打破清晨寂靜時,她已經起床,騎著摩托車從越南芒街出發,通過邊境來到防城港市東興市保通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內,開始了與蝦“打交道”的一天。

  一年前,她還在越南幹臨時工,作為普通的農民工,她跟丈夫每人每月拿著800元人民幣左右的工資。因為要供三個孩子上學,除掉學費,夫妻倆一年辛苦到頭,僅能維持一家人的溫飽。

  2017年9月,朋友給阮氏江介紹了一份新的工作,不僅離家近,且收入比之前高出很多,那就是到中國東興剝蝦。綜合權衡之後,阮氏江,開始了每天兩國跑的打工生活。

  保通公司的越南籍員工分為“固定工”和“臨時工”。像阮氏江一樣早出晚歸,不住公司宿捨得員工就是“臨時工”。選擇早出晚歸,是因為她晚上需回家照顧家庭。

  一雙白色乳膠手套、一雙雨鞋、一張板凳、一套藍色的工服——這些是阮氏江的全套掙錢工具。擺張小板凳坐下來,就是一整天。碰上旺季,一天可賺上百元。

  因剝蝦強度大,一天下來,剝蝦工的手關節特別痛。即使這樣,阮氏江還是堅持每天早早地來上班,只要有蝦就立馬開工,能剝多少是多少。

  收入倍增令阮氏江滿心歡喜:“以前,我每個月只能賺800至1000元,現在只要勤快點,一個月有近3千元,公司還有餐補,平時我也不花什麼錢,一年到頭可攢下近3萬元。”

  如此一年下來,阮氏江家裏的房子從一層變成了兩層,孩子的伙食也由一日兩餐變成一日四餐。

【唐已審】【原創】中越邊境“跨境務工族”:月薪從800元變成3000元

車間內的越南剝蝦工 攝影 唐穎倩

  不少越南人來中國“跨境務工”

  阮氏江只是保通龐大 “剝蝦隊伍”中的一員。這裡的剝蝦工都是越南籍員工,剝蝦的技術要求不高,幾乎沒有任何條件限制,因此吸引了不少越南籍員工。

  這些越南籍剝蝦工有的單兵作戰,有的約上三五好友或者親戚朋友齊上陣,一起來中國賺錢。

  越南籍員工婁氏秋香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她和雙胞胎妹妹一起在保通做一名固定剝蝦工,才入職4個月的她,已經成為車間內能力數一數二的剝蝦工。

【唐已審】【原創】中越邊境“跨境務工族”:月薪從800元變成3000元

婁氏秋香(左)和她的雙胞胎妹妹 攝影 唐穎倩

  “來中國工作不僅輕鬆,而且賺的工錢是在越南的三四倍,公司有餐補,包住宿,一個月下來不僅不怎麼花錢,還可以攢好多錢,所以,我和我妹妹工作起來都十分有動力!” 婁氏秋香滿臉笑容地説。

【唐已審】【原創】中越邊境“跨境務工族”:月薪從800元變成3000元

防城港市跨境勞務合作管理服務中心 攝影 唐穎倩

   中越跨境勞務合作“越來越便利”

  這些“跨境務工族”生活的改變,與中越跨境務工政策的不斷完善密不可分。

  近年來,中越跨境勞務合作開始之後,跨境勞務進入合法化階段。以前,越南人辦理《務工證》需要不斷往返于各辦證單位,辦證時間長、效率低、就業成本較高,一個證件辦下來十分吃力。

  為解決越籍員工“辦證久、辦證難”等難題,2017年8月31日,東興市中越跨境勞務管理服務中心成立。同年12月14日,防城港市跨境勞務合作管理服務中心與東興市中越跨境勞務管理服務中心合併辦公,防城港市跨境勞務合作管理服務中心在東興市成立,為跨境用工企業“一站式”辦理用工資格證、務工證及外國人停留證件。境外務工人員再也不用多地往返辦理相關務工證件。 

【唐已審】【原創】中越邊境“跨境務工族”:月薪從800元變成3000元

在防城港市跨境勞務合作管理服務中心排隊的越南人 攝影 唐穎倩

【唐已審】【原創】中越邊境“跨境務工族”:月薪從800元變成3000元

用工企業招工信息電子屏 攝影 唐穎倩

  除了辦理相關證件,中心還挂有電子屏,實時滾動更新用工企業的招工信息,上面有招工企業的單位名稱、聯繫電話、工種名稱、招工人數、月薪等等,方便越南員工了解到最新的招工信息並選擇自己心儀的務工企業。

【唐已審】【原創】中越邊境“跨境務工族”:月薪從800元變成3000元

潘俊俞(右)介紹跨境務工相關情況 攝影 譚海東

  “省事多了,昨天來辦,體檢過關後今天就拿到證件了。”剛辦完手續的越南人黃氏梅説。

  防城港市跨境勞務合作管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潘俊俞介紹:“現跨境勞務外國人證件辦理的‘受理、面見、審核、審批、制證’等五個環節均可在服務大廳實現‘一站式’辦理。僅需兩天時間,越南人就可以拿到合法的來華務工證件。”

  據了解,每天來辦務工證件的越南人少則五六十人,多則兩百多人。自2017年8月31日掛牌成立以來至2018年11月2日,該中心已累計辦理《務工證》3846本,《外國人出入境證》11112本,實現務工97776人次。

【唐已審】【原創】中越邊境“跨境務工族”:月薪從800元變成3000元

李林霞(右)介紹企業內雇傭越南工人的相關情況 攝影 譚海東

  不僅如此,跨境務工的合法化,也給邊境企業的發展帶來了紅利。對企業來説,招收越南工人既減輕企業的用工成本,又提高了用工效率。同時,方便企業對境外務工人員實施管控,既確保了境外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又解決了企業的用工難問題。成為一種“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

   東興市保通冷凍食品有限公司行政部工作人員李林霞説:“我們的薪酬對越南人來説吸引力非常大,因此他們都很珍惜在中國工作的機會。越南員工也很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幹起活來非常認真。”據悉,在保通公司現有的200多名員工中,有130多名越南籍員工,越籍員工的比例已經達到了70%左右。這些工人在越南從事相同的工作每月工資大約1000元,而在中國工資可以達到2200到2800元左右。

  境外務工人員薪資合理,用工企業效益可觀,跨境勞務合作的吸引力不斷增強。“以前,因越南籍員工辦證手續太複雜,時間長,我們都不願意接收,出了問題也不好解決。現在,越南人務工合法化,我們管理起來就方便多了,對我們企業來説是個保障,對外籍人員來説也是個保障。”李林霞欣慰地説。

  相信在未來,中越“跨境務工熱”將持續火爆,邊境“跨境務工族”的隊伍也將不斷壯大。還會有許許多多個邊境企業享受“一帶一路”發展帶來的紅利,還將有許許多多個“阮氏江”活躍在中越邊境地區生根發芽。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