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廣西工藝美術大師劉明洲:讓書法在陶刻中彰顯魅力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9-05-30 17:16:25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駱秋妤):“叮......”“當......”“滴......”在廣西工藝美術大師劉明洲家裏,每一件展品都有屬於自己的聲音,輕叩它便給予你清脆的回應,餘音繚繞,仿佛一位來自遠古的佳人吟誦著詩詞從遠方走來。坭興陶刻,有説不完、道不盡的魅力,5月26日,國際在線廣西頻道走進位於欽州市白沙街的 “劉明洲坭興陶藝精品館”,採訪廣西工藝美術大師劉明洲,探訪坭興陶刻文化魅力。

廣西工藝美術大師劉明洲:讓書法在陶刻中彰顯魅力

“劉明洲坭興陶藝精品館”客廳一角 攝影 駱秋妤

  劉明洲,廣西欽州人。在研究陶刻之前,劉明洲以研究楷書為主,書法界有“小楷王”美稱的王傳善老師讚過,劉明洲的“鐵筆”書法“乃中國一流”。1988年,欽州東場鎮西部約5公里的唐池嶺遺址發現了多處古窯址和大量陶片,經有關專家鑒定,均為隋唐時遺物。這些碗、盆、缽、缸、杯和壺等陶片,引起了劉明洲的關注,同年,他投身研究坭興陶刻。“我當時還沒有退休,還在主攻鐵筆書法,忙於發行字帖,組織書法賽等活動。”劉明洲説,“當時那些陶片,多為白釉,也有弦紋黑陶,但是刻有字的不多。”

  1992年,劉明洲退休,心繫坭興陶的他沒有隨妻子、兒子前往廣東頤養天年,而是毅然留在了家鄉。他説:“我在廣東有家,老婆小孩都在那邊,但是我不想過去,我要在家鄉繼續我的創作。”投身陶刻後,為了吸取更多藝術營養,劉明洲先後多次到廣東佛山、江蘇宜興、景德鎮等地進行考察學習,他認真拜訪當地的工藝美術大師,探討書法與陶刻關係的精髓,通過反復惴摸對比,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楷書陶刻藝術技巧。談及他所創作的“單刀刻法”,他説:“我認為這不算是一項發明,其實應該説是一種傳承。”劉明洲認為古人在龜殼上刻下的甲骨文使用的也是“單刀刻法”。此後,劉明洲一直沿用“單刀刻法”,1998年,劉明洲坭興陶藝作品獲廣東省刻字比賽一等獎,作品被廣東省博物館、珍品館收藏;2000年參加北京“第二界中國當代優秀刻字藝術家十人邀請賽”,其坭興陶藝作品《百壽挂碟》《仙球瓶》《龍紋君子鐘》等因刀功老辣,物美字靚深受行家的喜愛,被國內外各大藏管珍藏。

廣西工藝美術大師劉明洲:讓書法在陶刻中彰顯魅力

劉明洲的坭興陶作品《論語》 攝影 駱秋妤

  2007年,是坭興陶産業發展的一個轉捩點,那一年,欽州市政府出臺了《欽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坭興陶産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同年,欽州學院開始開設陶瓷專業;次年,欽州市坭興陶行業協會成立,劉明洲成為坭興陶藝術界28位大師之一,是坭興四寶中的“陶刻藝術”的傑出代表人。

  2018年5月25日,在第二屆中國四大名陶展覽會上,一件刻滿《道德經》的坭興陶作品斬獲金獎。在劉明洲的家裏,還有著一件一模一樣的作品,他説:“我在同樣造型的坭興陶作品上刻上了同一首詩歌,但其實這是兩個不一樣的作品,因為坭興陶是從來不會重復的。”熱愛陶刻藝術的劉明洲,把自己的老屋做了簡單的裝飾用於展覽,一樓客廳展出的是他二十多年坭興刻字作品的部分精品,裏間是寢室改設的展室,展出他鋼版刻字作品,二樓則是劉明洲的日常工作室。

廣西工藝美術大師劉明洲:讓書法在陶刻中彰顯魅力

劉明洲獲金獎作品《道德真經》 攝影 駱秋妤

  至今,步履緩慢,滿頭銀發,85歲的他仍保持著一顆“匠心”,他説:“在坭興陶上刻字,是我覺得這輩子最值得做的一件事,我會一直創作下去。”

廣西工藝美術大師劉明洲:讓書法在陶刻中彰顯魅力

劉明洲在其工作室展示陶刻手法 攝影 駱秋妤

  被譽為“中國坭興陶之都”的廣西欽州經過這些年努力,坭興陶産業培育已初見成效。如今,坭興陶生産企業(工作室)近500家,各級工藝美術大師169人。在欽州,大師們代代流傳的不僅僅是手藝,更是坭興陶持續不斷的脈搏。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