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莫 迪 通訊員 覃德亮
走進中信大錳,從壯觀的露天礦山到地下200米礦井,從生産工藝優良的電解金屬錳車間到裝備水準一流的電解二氧化錳車間,從礦山採掘的一線“穿越”到汽車動力電池正極材料錳酸鋰的恒溫恒濕防塵全封閉車間,錳的採、選、深加工各生産流程一派繁忙、熱火朝天。
在這裡,囊括了全球最長的錳産業鏈和最豐富的錳係産品線。誰曾想,這個如今風生水起的世界錳業生産基地,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步履蹣跚”、發展滯緩,直到它迎來了一位敢闖敢拼、勇於開拓的帶頭人——中信大錳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維健。
從容縣一個小山村裏走出來的李維健,1982年從瀋陽黃金專科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條件艱苦、地處邊境的大新錳礦工作,從此與錳結緣。
紮根基層錳業,一幹就是30多個春秋,李維健也從一名普通的基層技術員成長為廣西十佳企業家、中國鋼鐵工業勞模、全國優秀企業家、廣西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在他的帶領下,將一個上世紀末銷售收入不到2000萬元、瀕臨倒閉的粗放型礦山企業,發展成為生産錳係新能源材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全國錳業龍頭企業、香港主板上市企業——中信大錳。
中信大錳的亮麗“名片”令人驚嘆:錳礦開採能力亞洲第一、電解金屬錳産能全球第二、錳酸鋰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電解二氧化錳産能2019年底也有望躍居全球第一。
“在1999年之前,大新錳礦雖然資源豐富,但只有初級的採、選礦,企業利潤僅有32.5萬元。礦山的希望在哪?職工的出路在哪?”李維健回憶當年的艱苦創業,仍是感嘆不已:“我們最終意識到,只有依靠深加工,延伸産業鏈,才能將廣西的錳資源優勢轉變成為經濟優勢!”於是,1999年企業上馬了第一個深加工項目——生産硫酸錳。
當年,為了籌集上千萬的投資,李維健給財務部門制定了“非常”措施:凡是收繳來的承兌匯票,一律用夾子夾起來,誰也不許動。項目建設工期緊,李維健和工人在工地上一起幹,摸爬滾打、睡工地,有時一個多月都不回家一趟……2000年春節一過,硫酸錳項目終於投産,接著是電解金屬錳、電解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錳、錳酸鋰、三元材料……一個個錳精深加工産品如同芝麻開花一般,一條全球最長的錳産業鏈條,開始在李維健的手裏“舞動”起來。
當初決定要上電解二氧化錳項目之後,為了邀請全國著名錳業專家李同慶“出山”進行技術指導,李維健帶領團隊三赴湖南湘潭登門邀請。他求賢若渴的態度以及廣西錳業的廣闊前景,讓李同慶深受感動並同意加盟,隨著人才的不斷引進,也助力廣西的電解二氧化錳産業迎來大發展。李維健非常清楚人才對於實體企業發展的重要性:“目前在我們中信大錳,就有5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這在錳行業是絕無僅有的,這些領軍人才也是我們成為錳業龍頭企業的關鍵。”
同時,在邊境地區成長起來的李維健,也深知礦地和諧對邊境民族地區穩定及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如今産業扶貧成為李維健力推的一項工作,他在各生産基地均成立了扶貧車間,安置礦區周邊的困難群眾。他發起成立“廣西布康扶助發展基金會”,專注于助學、扶貧等領域,輻射礦區周邊社區,得到了職工和群眾的高度認可。
“今年是我們礦山開採生産60週年、開啟深加工的二次創業20週年,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把廣西錳産業打造為全球一流的産業集群。”李維健很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