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個大山裏貧困村的美麗蛻變——記淩雲縣泗城鎮上蒙村脫貧攻堅典型事跡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9-07-31 16:50:57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林潔琪 通訊員 馮文友 祝有慧):曾經“地無三尺平、人無三文錢、戶無隔糧”的廣西百色市淩雲縣泗城鎮上蒙村,奮力攻堅二十多年,發揚“壯志淩雲、永不言棄,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淩雲扶貧精神,朝著鄉風文明、生活富裕大變身。

 

一個大山裏貧困村的美麗蛻變——記淩雲縣泗城鎮上蒙村脫貧攻堅典型事跡

上蒙村村民的樓房和蔬菜地 攝影 米儒聰

  上蒙村是邊遠山區、國定貧困縣裏的一個小山村,位於泗城鎮西南部,居住著壯、漢兩個民族共1626人,人均耕地只有0.4畝。20世紀80年代初以前出生的上蒙村村民仍對當時窮苦的生活記憶猶新。玉米還未長熟,就掰回家煮玉米棒充饑;稻穀還未長熟就收割,用大鍋炒幹,舂米果腹;一年四季不買一粒肉,靠一頭幾十斤重的“年豬”充當全家一年的肉食和食用油,有的甚至幾年不殺一頭“年豬”;扛著木柴或草藥徒步10多公里到縣城,才能換得買鹽錢。這樣的生活何其艱難。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奮鬥,上蒙村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7年,上蒙村實現了整村脫貧出列,告別了多年來的絕對貧困。”該村委會主任陸紹傑介紹。

  現在上蒙村通村道路、20戶以上的自然屯道路全部進行了水泥硬化。二級路也正在如火如荼建設,預計今年底通車。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的大力支持下,上蒙村建了一個54畝的蔬菜大棚,帶動200多戶群眾種植蔬菜到縣城銷售,蔬菜種植成了當地群眾重要的收入來源。

 

一個大山裏貧困村的美麗蛻變——記淩雲縣泗城鎮上蒙村脫貧攻堅典型事跡

上蒙村蔬菜大棚技術管理人陸文球在蔬菜大棚裏查看四季豆生長情況 攝影 米儒聰

  “十三五”以來,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到淩雲、到上蒙村實地考察調研,走訪、慰問貧困戶,統籌協調解決資金、項目等問題,先後派出路艷、楊洋兩名優秀幹部駐村任“第一書記”。“第一書記”為村“兩委”班子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加了黨員群眾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在基礎設施建設、産業發展、政策宣傳、基層黨組織建設、精準扶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激發群眾自主脫貧的內生動力上下了大功夫,脫貧攻堅工作卓有成效。2018年,上蒙村黨組織被評定為“四星級基層黨組織”。

 

一個大山裏貧困村的美麗蛻變——記淩雲縣泗城鎮上蒙村脫貧攻堅典型事跡

航拍上蒙村 攝影 米儒聰

  走進上蒙村村部,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辦公樓、便民候車亭、籃球場、戲臺、健身器材、兒童活動家園、村部公共廚房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電商之家、婦女兒童之家、扶貧“愛心超市”、衛生室、會議室(黨員活動室)、農家書屋等功能室一應俱全。依託良好的設施設備,上蒙村積極開展“八個一”宣傳活動,即扶貧大喇叭讓一個廣播響起來、“三下鄉”讓一座舞臺跳起來、開展讀書工程讓一間書屋用起來、深化“農家夜校”讓一群講習員宣講起來、開展聚民心活動讓一場百家宴聚起來、文體競技活動讓一個籃球場動起來、全面暢通網絡讓一張網絡連起來、鄉風文明創建活動讓一個宣傳欄公示起來。通過一系列活動,讓上蒙村的民風更加樸實,人民更加勤勞友善。2018年上蒙村被授予百色市“文明村鎮”、百色市“鄉風文明紅旗村”等稱號。

 

一個大山裏貧困村的美麗蛻變——記淩雲縣泗城鎮上蒙村脫貧攻堅典型事跡

上蒙村電子商務服務點 攝影 米儒聰

  陸紹傑介紹説:“跟以前比起來,現在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十多年前,農戶僅靠種植傳統農作物,收成很低,難以維持生計,時常傳出有人家被偷了雞、鴨、豬等牲畜的消息。現在這種事是不可能發生了,生産工具放路邊、鴨子放小河裏幾天幾夜都不會丟失。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業,都有穩定收入來源,誰都不打偷偷摸摸的主意了。”

  上蒙村村民種植蔬菜、勞務輸出、油茶,都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已經基本解決了“兩不愁,三保障”問題,現有油茶7700畝、杉木800畝、八角300畝,種植蔬菜300多畝,百香果10畝,包括特色養殖以及其他零散種植,基本實現了常年在家的農戶農業産業全覆蓋。目前村內已成立1個養豬合作社、1個養鴨合作社、1個養雞場、1個小型養蜂場等,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效果較為顯著。當地群眾的“錢袋子”慢慢地“鼓”起來。

 

一個大山裏貧困村的美麗蛻變——記淩雲縣泗城鎮上蒙村脫貧攻堅典型事跡

上蒙村蔬菜大棚旁放置蜜蜂箱 攝影 米儒聰

  上蒙村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戶78戶345人,貧困發生率為21.22%,至2018年已經降至1.51%,預計2019年脫貧5戶16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55%。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