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小桑蠶吐出“大産業”

2019-01-17 15:29:47 | 來源:新華社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種桑養蠶十幾年,家家賣繭大把錢;蒸蒸日上生活好,如筍樓房豎上天。”歲末年初,在“劉三姐故里”廣西河池市宜州區,不少農戶正在田裏忙著砍掉桑樹枝條,為桑樹過冬和來年桑蠶豐收做準備。

  有著“中國蠶桑之鄉”之稱的宜州是全國最大的桑蠶生産基地。在這裡,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桑養蠶。桑蠶産業為當地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脫貧攻堅做出了重大貢獻。

  “蠶兒謝恩來回報,吐絲結繭一包包;蠶農樂得哈哈笑,最美樂曲音飆高。”考慮到當地山歌文化源遠流長,宜州在鼓勵引導農戶種桑養蠶時注重發揮山歌的作用,努力幫助農戶提高技術水準。“在進行産業政策、技術宣講時,群眾對不明白的地方就直接提問,歌手們就用山歌回答,群眾關心什麼就唱什麼。”宜州區文聯主席左丹説,桑蠶山歌歌詞都是反映生産的,老百姓很容易接受。

  宜州的變化只是廣西發展桑蠶特色産業的一個縮影。21世紀以來,廣西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東桑西移”的機遇,積極培育推廣一批適合本地氣候環境的蠶、桑優良品種,提升種養技術,大力推動蠶桑産業發展。目前廣西桑園面積、蠶繭産量均位列全國第一。廣西已成為我國最重要的蠶繭生産和繭絲加工基地,形成了“世界蠶業看中國、中國蠶業看廣西”的發展新格局。

  廣西嘉聯絲綢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總監袁毅告訴記者,以前一些蠶農盲目求快,養殖不規範,沒等到化蛹繭便出售,導致蠶絲品質不高。為推動桑蠶産業提質升級,宜州積極做好原材料源頭控制,大力實施“優繭工程”,建設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桑蠶優質原料繭基地,努力産出更高品位的生絲。目前宜州已建成優質原料繭基地14個,基地面積達4萬多畝。“我們公司主要生産5A級生絲,原材料品質提升後,有望使宜州生産出頂級的6A級生絲。”袁毅説。

  在努力提升品質的同時,廣西近年來積極圍繞桑蠶延伸産業鏈,逐步向蠶絲被、織綢、家紡等繭絲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方向拓展。在繅絲加工設施設備改進的同時,加工工藝也不斷改進,繅絲企業産品品質得到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産品銷往印度、巴基斯坦、日本、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

  記者採訪了解到,以前不少蠶區往往把未經過處理的蠶沙直接施入蠶園或者飼養家禽、家畜,有時候會導致蠶病暴發,造成養蠶歉收。認識到危害的村民,積極謀求改變。如今許多村屯都建有蠶沙池,有專門的企業前來收集,製成有機肥。僅在宜州,當地自建小型蠶沙池超過100個,助力蠶沙無害化處理。

  廣西眾多蠶區流傳著“家有三畝桑,致富奔小康”的説法,涌現出一批蠶桑新村和種養大戶。在宜州區德勝鎮上坪村,村民蘭孟鐵告訴記者,自家種了10畝桑樹,每年至少養10批蠶,一年養蠶的收入約10萬元。“種桑養蠶雖然辛苦,但卻給大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不菲收入。孩子上學、老人看病都靠桑蠶了。”

  “墻上電視是液晶,姑娘肩上披絲巾;桑鄉如今最美麗,到處都是新農村。”在宜州,這樣膾炙人口的山歌不時從桑田邊唱起,唱出了桑蠶給村民生活帶來的喜人變化,表達了當地群眾依靠桑蠶致富奔小康的信心與希望。(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