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量價雙增果飄香——2018年廣西農業發展成就回眸

2019-01-21 08:53:18 | 來源:廣西新聞網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量價雙增果飄香

  ——2018年廣西農業發展成就回眸(五)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陳 靜 通訊員 陸小平 王舉兵

  又是一個豐收年。2018年,廣西水果産量達1800萬噸以上,同比增長11.23%;産值可達738億元,同比增長45.73%;種植面積2067萬畝,有望繼續保持全國第二。

  作為繼糧食、甘蔗、蔬菜之後第4個産值過百億元的廣西農業産業,全國6個産量超千萬噸的水果産區之一,廣西水果量價雙增,香飄四方。

  “水果是扶貧富民的大支柱産業,是鄉村振興的潛力股。”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説。

  作為中國的“大果園”,我區水果産業規模總量持續擴大。2018年柑橘種植面積預計達764萬畝,總産量850萬噸,同比增長24%;芒果挂果量總體良好,預計總産量74萬噸,增長8%;荔枝、龍眼大豐收,預計總産量分別達82萬噸和67萬噸,同比增長20%和13%左右;火龍果面積持續增長,預計總産量28萬噸,同比增長超過40%。柑橘、芒果、火龍果三大品種産量預計仍居全國首位。

  2018年,廣西水果良種良苗得到同步推進,引進了仙進奉、觀音綠荔枝,金秋砂糖橘,無核沃柑柑橘,中蕉9號抗枯萎病香蕉,大巴西黃金百香果等10個水果新品種,落實無病健康果苗繁育基地2270畝,累計出圃無病苗2856萬株,超額完成年度培育健康無病苗2000萬株的目標任務。

  通過培訓示範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活動、果園綠肥、果園生草栽培、簡易設施栽培等綠色栽培相關技術,我區利用橫縣、武鳴、欽北3個示範點,以點帶面推動綠色生産。目前全區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的有87個,有機食品認證2個,地理標誌認證27個。

  獨特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造就的天峨龍灘珍珠李,口感好、早結豐産、抗逆性強、品質優異,目前全縣共發展龍灘珍珠李12.3萬畝,去年投産面積達4.8萬畝,産量2.5萬噸,産值達3億元,戶均增收3685元。 

  為突出優勢特色,我區已打造成柑橘和香蕉兩個超300萬噸,芒果、荔枝、龍眼、柿子和葡萄五個超50萬噸的優勢産業,同時還有火龍果、百香果、早熟桃李、獼猴桃、大青棗等眾多特色水果,形成了優勢突出、特色多樣的發展格局。建成以桂林、南寧、柳州、梧州為重點的柑橘基地,桂南、桂東南荔枝龍眼基地,桂南桂西南香蕉基地,右江河谷芒果基地,桂北和高海拔地區特色落葉果基地。2018年我區已推薦上報農業農村部的19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名單中,水果佔了10個席位。

  為解決柑橘偏重遲熟品種、早熟品種不足問題,2018年全區新種柑橘類面積95萬畝,預計總産量同比增長24%。預計新種各類果樹面積137萬畝,以沃柑、百香果、特色落葉果為主,此外還完成了21萬畝荔枝、龍眼、芒果的春季高接。

  品牌就是生産力。廣西通過評選、展示、宣傳三結合的方法推動品牌打造,目前公佈的首批廣西農業品牌目錄中,共有33個水果産品和企業上榜,佔總量的28.2%,其中百色芒果、富川臍橙等12個區域品牌佔同類總量40%,金穗農業集團公司、振企農業科技公司等6個企業品牌佔同類總量22%,綠水江香蕉、佳年火龍果等15個産品品牌佔同類總量25%。

  為暢通銷售渠道,農業部門落實專人了解區內外産銷動態,為客商和果農穿針引線,並引進推廣包裝加工新技術,為下一步更新保鮮加工技術奠定基礎。同時開展水果電子商務與水果保鮮包裝新技術培訓,組織對接簽約,部署流通措施。

  為延長産業鏈,我區引進推介低溫乾燥燒烤、低溫殺菌、冷鏈綜合包裝等新技術,協調指導企業開展精深加工和初加工,開發果幹、果漿、果酒、果醋及酵素等系列産品,消耗原料果50萬噸,其中月柿30萬噸,香蕉15萬噸,荔枝3萬噸,其他2萬噸。

  我區還引進推介氣調保鮮新技術,開展荔枝智慧化長週期冷藏保鮮試驗。通過努力,目前自治區級示範園區共建設有水果冷庫98座,容積7.8萬立方米;縣級示範區116座,容積7.3萬立方米。

  水果産業的發展,讓貧困戶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全區54個貧困縣中,有近40個把水果産業作為主要或重要選項。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廣西將針對水果産業短板下苦功夫,著力培育良種良苗,加強指導示範,強化促銷服務,推動技術創新,促進加工發展,努力打造千億元大産業,推動綠色生産和産業融合發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