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素嬋在自家種植基地查看火龍果長勢。 (黃初藝 攝)
王家玲的敬老服務項目獲得全國銀獎。 本報記者楊盛 攝
楊逸雄(右)在牛場進行牛品種改良工作。 (熊千梅 攝)
妹妹李冰冰希望能在乘務員崗位上有所成就。(范春明 攝)
哥哥李正江非常熱愛飛行。 (范春明 攝)
●編者按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2019年新年賀詞時説:“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這是殷切的期待,更是鄭重的囑託,全市各族兒女繼續在奔跑中擁抱夢想、成就夢想。
愛國之志,中華魂魄;奮鬥之行,時代強音。即日起,本報推出“愛國情 奮鬥者”欄目,聚焦我市不同行業和不同歷史時期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典型,以及在平凡崗位上作出非凡業績的普通人。弘揚新時代追夢新征程,展現追夢人砥礪堅韌的意志毅力和幹事創業的責任擔當,一步一個腳印把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
海歸女碩士返鄉創業當果農
本報記者 王志鵬 實習生 黨 欣 通訊員 黃初藝
【點讚人物】 海歸女碩士、返鄉果農 勞素嬋
【點讚事跡】研究生畢業後拿到歐盟全額獎學金留學意大利,畢業後先後在香港力促會、碧桂園等知名單位任職……擁有如此輝煌的履歷,勞素嬋最終卻在2014年選擇返鄉創業,回家做了農民。她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承包了1500多畝土地,種植了紅心火龍果、台灣鳳梨釋迦、越南青柚等特色水果,年産值超過千萬元。作為一名擁有高學歷的新型農民,勞素嬋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産業扶貧,讓更多的鄉親富起來。
海歸女碩士回家種香蕉
勞素嬋的求學經歷,堪稱是一部“學霸”成長史:2009年從中山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她獲得歐盟全額獎學金留學意大利特倫託大學。畢業後回國發展,在香港力促會工作,還在碧桂園集團做市場推廣……她是讓人羨慕的女白領。
勞素嬋的父親一直在老家隆安縣丁當鎮種香蕉,每年都能帶來不錯的收益。香蕉收購價格走俏的時候,一畝香蕉年收入能達到7500—15000元,香蕉林也從曾經的100多畝增加到1000多畝,隨著種植規模擴大以及年紀的增長,其父親計劃將女兒叫回老家發展。2014年初,勞素嬋又一次接到父親的電話,這次她沒有猶豫,選擇返回家鄉幫助父親打理香蕉林。“我認為農村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勞素嬋説。
要開燈照亮的火龍果
勞素嬋著手發展水果種植時,市場上火龍果非常暢銷,但售賣的大部分都是白肉火龍果,而且主要從越南進口。為了種植最好的品種,勞素嬋和妹妹勞素娟到全國各地學習考察,希望能找到最好的火龍果品種,打造自己的品牌。姐妹倆最終引進了台灣紅心火龍果,但第一年這種火龍果的畝産只有200公斤,遠遠低於預期。
主攻種植技術的勞素娟發現,紅心火龍果的産量與種植密度和光照時間緊密相關。2017年,勞素嬋將所有的香蕉樹砍去,擴大火龍果的種植面積,還把火龍果的種植密度從每畝500株增加到1200株,每隔1.5米就吊了一盞燈,在夜間開燈增加光照時間。
夜間開燈照亮的火龍果一時間成為當地水果種植業一道獨特的景觀,也讓基地的火龍果多收了2—3個批次,産量增加1000到1500公斤,畝産效益增加了14000到21000元。
勞素嬋的火龍果種植可以説是大獲成功,她開始琢磨火龍果的倉儲和物流。“因為保鮮能力有限,所以火龍果要以最快的速度賣完。”勞素嬋説,下一步她打算在産地預冷建設方面著手,想辦法解決這個瓶頸。
多種水果年産值過千萬
火龍果種植讓勞素嬋的“水果戰役”大獲全勝,但她並沒有止步於此。經過市場調研後,勞素嬋去年從台灣引進種植了300畝台灣鳳梨釋迦、100畝越南青柚,預計鳳梨釋迦今年可以挂果,越南青柚明年上市。這是兩個市場上較為緊俏的高品質水果,鳳梨釋迦還沒上市,就已經有經銷商找上門想要優先採購。
目前,勞素嬋共承包了1500多畝土地,年産值超過千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水果種植戶。而這個曾經在職場打拼的海歸女白領,也在田間地頭找到了自己新的發展方向。目前勞素嬋的基地通過土地流轉年支付租金達150多萬元,基地雇用的長期工人和臨時工加起來有上百人,每年能為當地農民帶來710多萬元收入。
隨著水果種植事業越做越大,勞素嬋對自己身份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她説自己越來越認可農民的身份,在返鄉創業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感。
今年,勞素嬋有了新的計劃:她與隆安縣科技局溝通,計劃向當地貧困戶免費提供台灣鳳梨釋迦的種苗,並免費向他們傳授種植技術,與農戶共享銷售渠道,帶動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
雷鋒精神融入血液 奉獻青春今生無悔
本報記者 楊 盛 通訊員 盧 玉
【點讚人物】廣西金盾之光志願者協會副會長 王家玲
【點讚事跡】23年來,王家玲堅持做公益,用點滴善與美,傳遞正能量,溫暖千萬家,她帶領團隊參加第四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獲得全國銀獎。
作為廣西金盾之光志願者協會副會長,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4月至今,王家玲帶領她的團隊開展了300多次公益活動,長期為南寧市內10多家敬老院服務,不定期為南寧市周邊及邊遠地區10家敬老院服務,志願者近5000人,服務人數達51000多人次,幫助和溫暖了許多人。“聚起來是一團火,散開了是滿天星。”用這句話來詮釋王家玲和她的志願服務團隊,一點兒也沒錯。
王家玲與公益事業結緣的時間要追溯到1996年。“當時看到許多失學兒童的照片,孩子們食不飽腹,沒有寒衣過冬,特別是他們那一雙雙無助的眼神深深地震撼了我,我覺得他們需要更多幫助。”從那時起,王家玲和家人每年都為“希望工程”捐款,先後結對幫扶了30多位農村學生唸書,並幫助3位優秀學生完成大學學業;她還到福利院認養了孤兒繼芳,多年來,她如同親生媽媽一般,看著孩子成家立業。
“我從小就深受雷鋒精神感染,南寧’能幫就幫‘的精神早已融入我的血液中,做志願服務讓我感到快樂。”王家玲樸實的一句話,成為她這幾十年來做志願服務的源源動力。
退休後的王家玲依然熱心公益,前幾年她加入廣西金盾之光志願者協會,繼續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帶領志願者們做好事做善事。
3月23日星期六,王家玲像往常一樣,再次帶領志願服務隊來到養老院看望慰問老人。每週六的探望,他們三年多來從未間斷。
陪老人聊天、唱歌、拍照片,幫老人剪頭髮、剪指甲,王家玲和志願者們一刻也不得閒,每個週六的養老院裏都是歡聲笑語好不熱鬧。“幾年來,家玲姐和志願者們堅持開展‘今天是星期六’敬老公益活動,早已經和老人們熟悉得像一家人。”養老院的工作人員説道。
不僅是在養老院,三年多來,王家玲帶領志願者團隊緊跟新時代志願服務步伐,開展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組織志願者到特殊教育機構陪伴殘障兒童,多方奔走募集物資,改善孩子們的硬體條件;積極配合自治區禁毒委和社區開展禁毒宣傳工作,組建禁毒志願者大隊,廣泛宣傳禁毒知識。
在金盾之光志願者隊伍中,王家玲是公認的助人為樂好大姐,誰有困難她都主動去幫助,誰有問題她也想方設法去解決。有一次聽説志願者覃素華生病,雖然王家玲與她素不相識,但還是第一時間找到覃素華了解病情。當她得知覃素華因經濟困難而不願意去住院時,王家玲立即幫助其聯繫醫院,並墊支住院押金,還每天到醫院探望。在王家玲的關照下,覃素華很快得到康復。
志願者潘世勇身患殘疾,從小父親去世,相依為命的母親突發腦溢血癱瘓在床,住院治療的醫療費讓他一籌莫展,王家玲得到消息馬上到醫院探望。王家玲一方面找醫院溝通,幫助申請減免醫藥費,另一方面立即向協會説明情況,帶頭捐款並親自發動志願者給予扶貧幫困捐款。經過各方面的努力,解決了潘世勇母親的醫療住院費問題。
做公益,王家玲從未退縮,她還積極參加各種志願服務大賽,在2018年在志願服務項目大賽中,王家玲從開始準備材料,到演講PPT,她都親力親為,最終獲得了廣西銅獎、全國銀獎的殊榮。“受到幫助的人,也是一顆公益的種子,將來也能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將愛心公益這個同心圓無限放大。”王家玲説,志願服務已經融入她的生活,她將繼續在這條路上前行,將愛心的種子撒向更多需要的地方。
深耕畜牧技術的“老黃牛”
本報見習記者 胡 雁 通訊員 熊千梅
【點讚人物】南寧市邕寧區新江鎮農林水利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 楊逸雄
【點讚事跡】楊逸雄在邕寧區新江鎮畜牧獸醫站設立了第一個牛品種改良配種點,從此開始了牛品改工作,讓更多農戶受益,實現增收。
改良配種讓農戶實現增收
2002年,楊逸雄參加當時邕寧縣畜牧水産局組織的專業培訓,前往梧州的一個鄉鎮參觀學習。學習中,該鎮獸醫站站長用嫺熟的技術給母牛進行改良配種的操作讓楊逸雄印象深刻。她了解到,改良後的雜交牛出生個體大、生長速度快、肉率高,體質明顯優於本地牛,能産生較高的經濟效益。參觀學習結束後不久,邕寧縣又組織開展了為期一個星期的牛品種改良技術培訓班,掌握了入門技術的楊逸雄躍躍欲試,也想通過此法改良本地耕牛品種。2002年下半年,楊逸雄向邕寧縣畜牧水産局申請,在新江鎮畜牧獸醫站設立了第一個牛品種改良配種點,從此開始了牛品改工作。
“牛品種改良配種點成立的第一天,我就牽著自家的水牛過去了,就想看看牛品種改良配種技術到底好不好。小楊給牛做改良配種時,掏牛糞、消毒、解凍牛精等都小心翼翼,讓人放心。”作為牛品種改良配種工作的受益戶,新江鎮新江街農戶周世學告訴記者,那頭經過改良配種的雜交牛後來賣了7000多元,比原來養殖的本地水牛售價高了近3000元。周世學後來又將那頭母牛産出的8頭雜交水牛全都交由楊逸雄進行牛品種改良配種,實現了增收。
風雨無阻為農戶服務
牛品種改良配種工作開始後,受益養殖戶多是新江鎮新江街周邊村屯的群眾,離集鎮較遠的那了、新樂、漢林等村的農戶只能用拖拉機拉著牛到畜牧獸醫站的配種點。為提高牛品種改良配種技術的普及率,讓更多農戶受益,2008年初,楊逸雄開始採用“固定配種站(點)+流動配種”模式,偏遠村的養殖戶通過現場預約、電話預約就可享受牛品種改良人工授精上門服務。“其他技術員下村開展牛品改時,會直接拉液氮罐到戶到點。楊逸雄總結出把解凍牛精保存在保溫瓶再下村配種的方法,還根據季節、氣溫以及路程摸索出適合的保存水溫:冬季寒冷就用38.5℃的水溫保存牛精液,夏季炎熱就用35℃—36℃水溫保存牛精液的貯存方法,極大地方便了工作。”城區水産畜牧推廣站副站長梁美芬説道。
牛品種改良配種工作開展3年後,楊逸雄成為遠近聞名的技術能手,周邊百濟鎮紅星村,那馬鎮共和村、那僚村、衝陶村、了林村,大塘鎮部分村農戶都邀請她前往幫助進行牛品種改良。從事牛品改工作以來,楊逸雄不分節假日和休息時間,不管颳風下雨、日曬雨淋,隨叫隨到。2015年她下鄉摔傷骨折,即便是骨折未愈,拄著拐杖也照樣下村為農戶服務。
紮根基層結碩果
23年紮根基層俯身耕耘,楊逸雄的技術水準日益精進。今年她與廣西畜禽品種改良站技術人員一起開展實施“肉牛誘導雙犢”試驗,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母牛懷雙胎産雙犢的目的。
著名詩人臧克家在詩篇《老黃牛》中寫道:塊塊荒田水和泥,深耕細作走東西。老牛亦解韶光貴,不等揚鞭自奮蹄。楊逸雄如同詩人筆下的“老黃牛”,勤勤懇懇,埋頭苦幹,17年間共改良耕牛7726頭,出産雜交犢牛5269頭,榮獲廣西牛品種改良優秀技術員、南寧市首屆牛品改技能大比武優秀獎、南寧市首屆牛人工授精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南寧市先進工作者、中國技能大賽——廣西首屆牛人工授精職業技能大賽三等獎等榮譽。
同圓翱翔藍天夢 奮鬥青春亦無悔
本報記者 王志鵬 實習生 黨 欣 通訊員 范春明
【點讚人物】南航廣西公司飛行員李正江 乘務員 李冰冰
【點讚事跡】因為熱愛飛行,南寧賓陽小夥李正江8年前如願進入南航廣西分公司,在家門口當起了飛行員;受到哥哥的影響,同樣熱愛飛行的妹妹李冰冰也在去年入職同家公司,成為空中乘務員。儘管兄妹倆都在同一家公司,他們至今卻只見了兩次面。在同事眼裏,兄妹倆工作都比較“拼”,哥哥李正江如今已經是機長,還將在今年進入教員班參加學習準備晉陞教員。
飛行夢想成就本土機長
出生在南寧市賓陽縣的李正江從小就對飛行員這個職業充滿憧憬,他的願望就是長大要做個戰鬥機飛行員,駕駛戰鬥機馳騁藍天,保衛祖國。高中畢業時,想要報考空軍飛行員的李正江卻得到了另外一個機會:南航廣西分公司招飛。
既能在家門口工作,還能實現飛行夢想,李正江第一時間就報了名。經過航校學習後,2011年10月李正江正式成為南航廣西分公司的飛行員,並在第二年5月開始飛行。成為飛行員後,繁忙的工作讓李正江基本沒有個人時間,年度飛行時間達到了980到990個航時。繁忙的飛行讓李正江的成長很快,僅用了7年時間,他就從一名新人成長為機長。今年他將進入教員班學習,畢業後將成為飛行教員。
妹妹執著夢想終如願
今年春節,李正江在成為飛行員後第一次在家過了個大年夜,而他的妹妹李冰冰則第一次沒在家過年:就在春節前的幾個月,李冰冰也進入了南航廣西分公司,成為一名空中乘務員。
“小時候就覺得做個空姐美美的。”李冰冰説看到有空乘招聘就第一時間報了名,沒想到最後和哥哥進了同一家公司做了同事。參加工作後才發現,之前自己對空中乘務員的看法並不準確,空乘其實是一份非常忙碌和辛苦的工作,基本每天天沒亮就要起床開始工作,回到宿舍經常已經是天黑以後,“有師姐告訴我,這是一份‘從天黑幹到天黑’的職業。”
“我第一天上班特別緊張。”李冰冰説那天出發前自己當時手心全是汗,結果哥哥李正江打來了電話,第一句話就是讓她別緊張。“他説每個人都有這個時候,他第一次上飛機也緊張,讓我不懂就問前輩。”最終,李冰冰在前輩指導下完美完成了第一次任務。
付出努力做出成績
雖然兄妹倆都在同一家公司,但在單位見面的機會卻非常少,倆人至今還沒有值飛過同一個航班。李正江説,在工作上就見過兩次面,有一次是在南寧基地簽到出發時遇到,兩人聊了兩句就各自出發了。而另一次是在北海機場,李正江和機組走下飛機時,妹妹所在的機組正準備登上飛機執行下一個航班任務,兩人連話都沒來得及説,就點了一下頭。
“我非常熱愛飛行,打算一直在飛行員崗位上幹到退休。”李正江説飛行員工作繁忙,也不怎麼顧得上家,但工作中也有獨特的樂趣。比如,參加工作後他每年中秋節都在飛行中度過,而且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夜間航班。“在飛機駕駛艙裏和月亮過中秋,那視角可以説是特別好。”
“我算是心願達成,努力去做好工作才行。”剛入行不久的妹妹李冰冰如今更多的則是一份成就感。她説,自己當初為了成為空乘做出了不少努力,未來希望能在崗位上做出成績。
對於未來,哥哥李正江和妹妹李冰冰都有著同樣的願望,他們都希望能共同執飛一次航班,而且一定要拍張闔影紀念一下。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路甲16號 郵遞區號:100040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891032 舉報郵箱:jubao@cri.com.cn 新聞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監督電話:010-68891834 監督郵箱:jiancha@cri.cn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2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 11040202120016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5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版權所有©199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