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新通道”更通更暢

2019-04-24 09:51:23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葛寧遠

“新通道”更通更暢

4月17日,船舶正在重慶果園港裝貨。果園港是重慶規劃佈局的現代化港口群中的主樞紐港,是重慶建設長江上游航運中心的重要載體。

  本報記者 張冠年 簡文湘/文 鄧 華/圖

  重慶和廣西均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主要倡議者和積極推動者。新通道啟動以來,兩區市不斷加強合作,使西部陸海新通道內涵外延更深、更高、更廣,建設內容從物流、基礎設施等“硬聯通”,擴展到數據、金融等領域“軟聯通”,促進新通道由“提戰略、打基礎”轉入“破瓶頸、快發展”新階段,使新通道在“通”的基礎上更“暢”。

  新通道構建開放新格局

  “嗚……嗚……”4月17日10時24分,重慶團結村鐵路中心站,一列滿載25個集裝箱貨櫃的專列向南出發,駛向位於北部灣畔的欽州港東站。

  “專列兩天就抵達欽州港。”貨物承運方——中新南向通道(重慶)物流公司董事會秘書霍家松告訴記者,專列裝載的是汽摩配件等機械設備及食品罐頭,貨物運到欽州港後,再通過海運發往馬來西亞關丹港、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等地。

  “鐵海聯運比原來通過長江向東出海的江海聯運,至少節省兩周時間,運輸成本也低了不少。”霍家松説。

  2017年9月25日,“渝黔桂新”鐵海聯運班列常態化運行首趟班列在重慶鐵路口岸首發。其後一年多時間裏,該班列逐步實現“天天班”雙向對開。截至今年3月底,“渝黔桂新”鐵海聯運班列累計開行854列。

  西部陸海新通道到底“新”在哪?重慶市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副局長孫熙勇認為,除了路徑新,物流組織形式也在更新,“在廣西、貴州、甘肅等西部省區的共同努力下,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跨境公路運輸、國際鐵路聯運都實現了常態化開行。多式聯運互為補充,大大方便了企業物流方式的優化組合。”

  過去一年,廣西開通了連接重慶、四川、甘肅、貴州、雲南、青海等西部6個省市的5條班列線路,全年運行班列達1154列,實現了與中歐班列無縫連接;北部灣港至新加坡、中國香港的兩條班輪線路全年累計開行406班。

  多方攜手拓展合作領域

  近段時間以來,重慶江津區颳起一股“東盟風”:來自越南、泰國等東盟國家的火龍果、龍眼、腰果及海鮮等現身超市,物美價廉,每天吸引數萬名市民前往購買。

  江津區的“東盟熱”緣于江津-防城港跨區域合作示範項目的啟動,雙方共同舉辦了包括東盟水果海鮮節暨東盟特色商品展銷會在內的系列活動,讓老百姓切身體會到了雙方締結“姻緣”帶來的實惠與好處。

  自西部陸海新通道啟動以來,重慶積極聯動西部有關省區市,在通道建設區域合作機制上進行了有益探索。目前,重慶已與廣西、貴州、甘肅、青海、雲南、新疆、寧夏等省區簽署了西部陸海新通道合作共建協議,形成了“1+3+1”的合作體系,即:1個省際聯席會議制度,關檢、鐵路、金融3個工作支撐體系,與廣西合資組建了1個通道鐵海聯運平臺公司,並積極吸納新加坡及甘肅、貴州物流企業加入,形成各方合作的運營平臺。

  “重慶正在全力建設新通道,這需要多主體共同參與,貨源、關檢、鐵路、金融等都要有支撐。”孫熙勇説,目前已有8個西部省區市攜手參與共商共建共享西部陸海新通道,新通道正形成“一帶一路”經中國西部地區的完整環線,也帶動了西部地區對外開放。

  截至今年3月底,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框架下,重慶累計簽約156個合作項目、總金額逾224億美元。在金融服務、航空産業、交通物流、信息通信等重點領域,推動一批戰略性、示範性項目落地。

  依託新通道深化國際交流

  除了加強與西部省區的合作,重慶還積極擴大西部陸海新通道在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朋友圈”。去年以來,該市派出代表團多次出訪新加坡、越南等,並在新加坡和河內分別舉辦新通道專題推介會。

  不懈努力獲得良好成效。越南工貿部副部長陳國慶、老撾公共工程與運輸部部長本讚·辛塔翁于去年先後率政企代表團訪渝,考察交流如何圍繞西部陸海新通道開展合作。

  今年1月,該市還牽頭舉辦了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主題對話會,我國西部12省區市政府,中新雙方有關部委、大型企業,以及越南、泰國、柬埔寨、菲律賓等東盟國家的代表200余人參會,推動各方對新通道建設達成廣泛共識,進一步擴大了新通道的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

  “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為廣西積極參與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提供了重大機遇和平臺。”孫熙勇認為,廣西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應加快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推出提效、降費、優服務等創新舉措,推進物流一體化、通關便利化、多式聯運體系等建設,使新通道在“通”的基礎上更“暢”,努力建成連接中國與東盟時間最短、服務最好、價格最優的新通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