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精美的“石頭”會唱歌 ——來賓發展碳酸鈣産業見聞

2019-04-24 10:42:50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葛寧遠

  本報記者 蒙進煌

  在來賓市興賓區,美如花園的生産廠區,顛覆了人們對碳酸鈣産業“揚塵滾滾”的固有印象;在合山,由國企改制升級的“鈣企”見證著碳酸鈣産業發展歷程;在武宣,熱火朝天的港口碼頭建設,將為碳酸鈣産業升級提供完備的物流服務;在忻城,一家家石材企業忙於切割、打磨大理石板材……

  來賓市日漸發展壯大的碳酸鈣産業,令人矚目。近日,記者深入貨運碼頭、生産車間、港口工地蹲點採訪。

  時間倒退六七十年,石山就是石山,不長草木,不能種糧。如今,精美的“石頭”會唱歌,石山豐富的碳酸鈣資源,發展成為來賓的新興支柱産業。該市以資源換産業,力爭到2020年實現碳酸鈣(石材)産業産值超百億元,打造“中國碳酸鈣之都·非金屬新材料産業示範區”。

  做新做活“石頭經濟”

  在合山市,當地老人猶記得,以前村民所使用的石灰建材,要經過煅燒、浸泡,加工現場煙塵滾滾。如今,碳酸鈣生産技術踏上了先進科技之路。

  華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産區,工人通過一台電鏡設備,監控高溫鍋爐裏碳酸鈣晶體形貌,以便根據客戶需求調整産品規格。記者看到,空氣過濾設備的出口正冒出縷縷青煙,煙口周邊綠樹蔥蘢,樹葉上看不到粉塵。

  該公司總經理陸華昌介紹,這是經過脫硫和除塵後的清潔氣體。不僅如此,公司還實現了生産廢水“零排放”目標,廢水經過7個沉澱池消納後,被循環回收利用。

  碳酸鈣産業常被貼上“高能耗”“高污染”標簽。但來賓不走“先污染後治理”老路,堅持走一條綠色、循環、高品質、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位於興賓區的小平陽碳酸鈣産業園,是該市五大碳酸鈣産業基地之一。廣西匯賓鈣業科技有限公司是園區的龍頭企業。

  行走在廠區,鮮花綻放,綠草如茵,辦公區窗明几淨。在車間,反應罐排列如矩陣。各個罐體之間,是碩大的管道相連接。工人介紹,碳酸鈣原料在封閉的生産系統中流動,減少了揚塵,降低了環境治理成本,大幅提升了産能。

  如今,來賓市越來越多的碳酸鈣生産企業自覺改進傳統生産方式,減少“跑、冒、滴、漏”現象,追求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融入全區産業佈局

  在武宣縣,當記者以“石頭”指稱碳酸鈣資源時,當地人一聽就急了:“這不是石頭,是特産,是武宣的特産。”

  不是所有的石頭都叫“碳酸鈣”。在被譽為廣西“白雲石之鄉”的武宣縣,白雲石儲量達100億噸(60.6億立方米),佔廣西儲量的90%。目前,白雲石規模化、規範化、科學化發展之路日漸明晰,逐漸建立起循環産業鏈。

  目前,該縣正謀劃發展碳酸鈣應用産業,實施“碳酸鈣+”行動計劃,打造金屬鎂、碳化矽、藍寶石晶體材料及下游光電子製造業産業鏈等。

  自治區提出打造千億元碳酸鈣産業,來賓市主動對接,積極融入全區碳酸鈣産業佈局。

  該市提出發展百億元碳酸鈣産業的規劃,除了資源優勢,底氣還來自於日益便利的交通優勢。

  地處桂中,物流便利,來賓市在發展通用航空、商貿物流等方面大有可為;該市還被列為國家新型城鎮化、電力體制和環境服務業等改革試點,大工業區域電網的投産運行,為工業用電大幅降低成本。

  2018年,該市成立碳酸鈣産業領導小組,出臺政策文件,編制發展規劃,規範項目引進。“力爭到2020年,實現碳酸鈣(石材)産業産值超百億元,規劃2025年産值達350億元,形成碳酸鈣生産、加工、研發、應用全産業鏈生産體系。”來賓市副市長梁琰説。

  直供大灣區企業

  汛期將至,黔江水每天都在悄然上漲。

  來賓港武宣港區龍從作業區建設工地,挖掘機、推土機、打樁機機聲轟鳴,數百根水泥柱樁基已經紮根水岸。

  “最臨江的一排樁基,要在水上來之前完工,不然就影響施工了。”項目負責人介紹,該港口碼頭建成後,直接受益的將是武宣縣諸多碳酸鈣企業。

  在武宣縣碳酸鈣轉型升級産業園內,數家企業也在忙於平整土地,開建廠房。看準日益向好的水運環境,桂明鈣鎂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把生産線搬了過來,于去年底入駐該園區。公司總經理劉桂紅介紹,新的生産線7月份投産,明年6月達到年産40萬噸的加工生産能力,可實現年銷售收入6000萬元。

  對碳酸鈣生産企業而言,運費是成本“大頭”。該市利用好珠江-西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水域交通優勢進行産業佈局,讓碳酸鈣産品直供粵港澳大灣區的下游産業企業。

  目前,該市探明碳酸鈣礦産資源量約580億噸,現有來賓港區、象州港區、武宣港區、合山港區、忻城港區等5個港區共52個泊位,總吞吐量突破5000萬噸,千噸級船舶可直航珠三角。大藤峽水利樞紐蓄水後,直達粵港澳的船舶通航能力常年可達到3000噸以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