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文化
本報記者 秦 雯
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經過一年多的考古工作,近日正式公佈一則重大發現:武宣縣“勒馬漢城遺址”確認為秦漢時期桂(鬱)林郡中留(溜)縣故城。
勒馬漢城遺址位於武宣縣三里鎮古立村勒馬屯東面的黔江北岸,其東南面是廣西最大最長的峽谷——大藤峽。遺址發現于1981年,分佈範圍約8萬平方米。據悉,因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從2017年開始組織對該遺址進行考古調查和發掘等工作,發掘面積約3000平方米,目前取得了重要成果,發現了保存較好、佈局清晰的秦漢時期城址,發現高臺、圍墻、壕溝、道路、建築基址、水井、窯址、灰溝、灰坑、柱洞等遺跡,出土大量的瓦片、瓦當以及陶瓷器、石器、鐵器、銅器、礦渣、鼓風管等遺物。專家認為,勒馬漢城和漢墓群的規模、規格符合縣治一級,遺存年代與中留(溜)縣歷史對應,地理位置也與史志記載的中留(溜)縣地望吻合,城址還出土東漢“中溜丞印”銅印章,這是考證城址性質的重要實物資料,是廣西秦漢考古中少見的考古發現與文獻記載相互印證的研究實例。據此推斷,“勒馬漢城”應是秦桂林郡、漢鬱林郡所屬的中留(溜)縣故城。
根據史書記載,秦代在今武宣縣境設置中留縣,縣隸桂林郡,西漢武帝滅南越國後改桂林郡為鬱林郡,中留縣屬鬱林郡,東漢改稱中溜縣。中留縣是廣西境內有文獻記載的最早設置的4個縣之一,另外3個縣分別是零陵縣(故址在全州縣)、布山縣(故址在貴港市區)、臨塵縣(故址在左江流域)。中留縣城是秦漢時期一處重要的戰略要地,它所扼守的黔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貴州、雲南、四川等地經由嶺南通向海洋的交通要道,也是嶺南文化傳入西南地區的重要通道。根據考古發現和文獻記載判斷,勒馬漢城出土的“布山”印文陶器應是從布山縣流通到中留縣,反映了秦漢時期廣西各縣之間依託水路要道進行交往的狀況。
在遺址現場可見,城址因山而建,踞守大藤峽口,位置險要,利用江河、低谷、山丘作為天然屏障,在佈局上修造高臺、圍墻、壕溝等防禦設施。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蒙長旺告訴記者,秦漢時期守城官兵的主要活動區是高臺及南面的臨江緩坡,面積約2萬平方米,其中核心區是高臺,重要的建築在高臺上,高臺四週環繞“回”字形的壕溝,南面中軸線上是由江進城的道路,道路兩側有建築群和壕溝。這種佈局結構從西漢延續到東漢。東漢後期,江岸發生大面積塌陷,壕溝等設施也填滿,活動空間往西拓展。專家分析,南越國時期,中留縣城曾發生一場大火,主要建築被焚燬。高臺上第三進房屋底部鋪設的墊木和木板炭痕仍清晰可見,這種以枕木承墊、上鋪木板的地板鋪裝方式在以往考古發掘中極為罕見,是嶺南地區難得一見的秦漢建築研究材料。
在自治區文物局等單位近日召開的“武宣勒馬漢城遺址專家諮詢會”上,與會專家表示,勒馬漢城是廣西保存狀況較好的秦漢城址,選址理念凸顯,防衛意圖強烈,佈局清晰,結構獨特,是探究秦漢王朝在嶺南多民族地區的城邑建置及管理模式的重要遺址,是推進當地歷史研究和文化建設的重要文化遺産,要進一步做好遺址保護、研究、利用等工作,保護好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産。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