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邊境線上的“生命橋梁”

2019-05-10 14:51:30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本報記者 何學俏 通訊員 黃山 劉遠文

  1月13日,越南芒街阮女士左前臂被機器絞傷,血流不止,情況危急,隨後被迅速轉到東興市人民醫院救治。

  4月19日淩晨,芒街市民範文去(音譯)遭遇車禍,因病情過重,被緊急轉到東興市人民醫院救治。

  4月22日,1歲2個月的越南籍孩童阮氏因支氣管肺炎,在家人的帶領下過境到東興市人民醫院住院治療。

  ……

  隨著“中越邊境跨國醫療救助綠色通道——1369生命直通車”平臺的搭建,以及中國首個跨國醫療救助體系在防城港市建成,近年來,上述這樣的跨國救助行動,在東興市人民醫院出現很多。

  近日,記者走訪東興市人民醫院、東興口岸、東興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等,探訪這一邊境線上的“生命橋梁”。

  1 “生命直通車”應運而生

  多年來,東興市的醫療資源優勢在越南芒街區域逐步凸顯,再經越南邊民口口相傳,每一年都有數以千計的越南患者從東興口岸入境,到東興求醫。

  在東興口岸通關關口作業區,東興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業務二科教導員何方明介紹,因口岸管制嚴格,時有發生因通道關閉而無法正常接診病患,耽誤了病患最佳救治時間。

  隨後,東興邊檢站和口岸聯檢、衛生計生、醫療部門結合陸地口岸實際,與越方邊檢部門多次探討協商,共同建立出入境緊急救助機制,制訂出臺《中國東興-越南芒街出入境緊急救助工作機制》。最終達成共識,為各類危、難、險、重出入境旅客患者提供24小時快捷通關服務,無論是在口岸開放期間,還是閉關後,都必須在第一時間,為因緊急情況出入境的危重旅客、患者提供最為快捷的通關服務。

  “救護車及醫護人員直接進入口岸管理區轉接患者。”東興市衛生健康局副局長、東興市人民醫院院長李容新介紹,這樣可以為危重旅客患者爭取寶貴的救治時間。

  2016年8月19日,這條承載著病人一線生機的“中越邊境跨國醫療救助綠色通道——1369生命直通車”正式揭牌,標誌著中國首個跨國醫療救助品牌正式建立。為什麼取名“1369生命直通車”?防城港市衛健委副主任陳天群介紹,中越北侖河大橋兩頭的界碑號都是“1369”,故以此取名。

  2 救治中越危重病患超400人

  東興市地理位置特殊,和越南芒街市僅一河之隔。東興市人民醫院與芒街醫院直線距離不到2公里,而芒街醫院到省會城市醫院卻有100多公里。在“多一分鐘等於多一小時”的緊急救治時間內,越近的醫療機構無疑更利於治療。

  不管是我國出境遊客還是越南邊民,“1369生命直通車”都對來就醫的急難險重患者提供24小時救助服務。中越兩國口岸部門還開通專線電話,專用於醫療救助綠色通道聯繫。何方明介紹,除“早8晚9”的通關時間外,東興邊檢站特別安排一組警力值班,隨時待命;海關部門則做好隨時快速排查準備,杜絕傳染病入境。

  東興市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蘇維海介紹,越南患者多為芒街邊民,以兒科、婦科、內科的患者居多,也有車禍致顱腦損傷、嚴重骨折及多臟器損傷等患者入院治療。不少邊民婦女還選擇跨國生産,據不完全統計,一年住院生産的婦女超1000人。

  “1369生命直通車”揭牌以來,中越雙方口岸聯動配合,兩國醫療機構無縫銜接,先後救助危重中外病患超400人。濃濃的跨國“醫患情”,溫暖了兩國民眾。“1369生命直通車”自開通以來,平均每3天就要救治一名患者。

  3 期盼建設跨國醫聯體

  越南籍患者到東興就醫歷史已久,可追朔至上世紀80年代。

  近年來,在兩國的推動下,跨境醫療救治綠色通道以及傳染病防治聯動機制建設得到明顯推進。據東興市人民醫院統計,10年前越南籍患者門診量只有891人次、住院53人次;而2018年越南籍患者到該院就診共5948人次,住院近467人次。

  李容新介紹,近年東興市人民醫院借創三甲醫院之機,通過升級醫療硬體設施,引進高級人才等多種措施,打造“中越友好醫院”品牌,為中越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在開展對外醫療工作過程中,外籍患者在東興市就醫享受“國民待遇”,在診療流程、服務方式等關鍵環節提供同等便利。

  東興市還著力於提高該市的醫療衛生服務水準,力爭將東興市人民醫院打造成為國門醫院、中越友好醫院,並創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李容新透露:“我們正建設雙方溝通機制,希望能建設跨國醫聯體,在救治危重病患時,我們的120救護車可直接開到芒街醫院內。”

  目前,東興市和芒街市也定期開展醫療衛生等領域的交流,尤其在疾病防控、醫療救治等方面,進一步加強醫療領域跨境交流合作的力度,完善外籍患者醫療救助機制。

  經國務院批准,今年5月國際醫學創新合作論壇(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將在防城港市舉辦。陳天群説:“希望通過這個論壇,推動國門醫療衛生的開放合作向縱深發展,做強跨國醫療救治體系品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