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韋繼川
編者按 有了20多年堅實基礎的粵桂扶貧協作,進入“十三五”尤其是2018年以來,力度更大、節奏更快、目標更明。密切的交往、精準的互動,見證著兩廣協力共圓小康夢的決心。
令人矚目的是,為推動粵桂扶貧協作工作有效開展,兩省區創新性開展扶貧協作,積累了不少工作經驗。即日起,本報陸續推出報道以饗讀者。
2018年,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幫助我區東蘭縣在易地扶貧安置點,建設三石鎮扶貧大車間和13個鄉鎮扶貧車間,開辦承接東部産業轉移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目前已引進俊宏精密塑膠電子有限公司、漢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創匯企業入駐,吸納300多貧困人口就業。
據介紹,我區為打牢粵桂扶貧協作的基礎,在自治區層面出臺13條優惠政策,對到廣西33個國定貧困縣新投資的廣東企業,至2020年前在稅收、物流、金融、品牌創建等方面給予特殊支持。東蘭、巴馬、鳳山3縣均出臺“一減免二補助三獎勵”政策,即3年免收租金,搬遷費及物流費補助、産品運輸費補助,發展獎勵、創匯獎勵、培訓獎勵。
去年9月,我區與深圳市簽署《支持河池市加快推進“深圳巴馬大健康合作特別試驗區”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巴馬瑤族自治縣政府與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聯合組建了管委會,通過引進深圳特區先進的管理經驗、技術人才進行管理運作,以巴馬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為核心輻射河池、百色的9個縣,圍繞健康食品、健康服務、健康科技三個核心業態,著重發展長壽食品、健康醫養、特色醫藥等七大産業領域,努力打造新時代健康中國的領跑者、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傑出典範。目前一期建設完成徵地1.419萬畝,投資達到58.36億元;引進企業達64家,合作項目82個,投資額451億元;解決了450個貧困勞動力就業,銷售農副産品5000多萬元,受益群眾5萬多人,其中貧困人口9000多人。
雙方共建粵桂(四會·富川)扶貧協作産業園區項目,助力富川瑤族自治縣58個貧困村通過購買出租園區內標準廠房異地發展“飛地經濟”,補齊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短板。目前,通過租金收入可助力高路村村級集體經濟實現增收15萬元;5家計劃投資總額合計3億多元的廣東企業落戶園區,其中1家企業吸納200多名勞動力就近就業(含貧困勞動力76名),並將生産線延伸至周邊鄉鎮3個扶貧車間,吸納就業帶動脫貧人數達900人,廠房租金收益今年可為每個貧困村集體增收3.54萬元。
共同推進鳳山縣核桃産業(核心)示範區建設。鳳山縣萬壽谷集團攜手深圳市龍華區建設林下養殖核桃雞産業,作為産、運、銷一體的試點培育項目,扶持生産、補貼運輸、協助銷售,與農戶簽訂養殖合同1.07萬多份,貧困戶佔91%;新增就業崗位3120個,支付養殖勞務費3421萬元,6915戶貧困戶通過産業發展戶均增收5000元。在深圳市的大力幫扶下,鳳山縣建設了200個養殖小區、2000個標準化雞舍,覆蓋全縣貧困村,每村每年可解決200戶貧困戶發展林下養殖産業的場地和40人的穩定就業問題,促進村級集體收入28萬元,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超460人。
雙方充分發揮廣西旅遊資源稟賦和廣東資金、龍頭企業、旅遊客源優勢,創新協作機制,多層級簽訂框架協議,推動旅遊協作全域聯動,先後達成“深圳共識”,結成“南寧成果”,啟動“珠海快車”,發佈“廣州政策”,推動“肇慶行動”。2018年,廣西共接待廣東遊客1.07億人次,遊客人次增長40%以上,10萬多貧困人口吃上“旅遊飯”,實現穩定增收。據了解,我區在83家景區針對廣東籍遊客實行門票減免政策;投入4500萬元財政資金打造旅遊示範點;舉辦2018年兩廣城市旅遊合作聯席會議,協調廣東省21個市旅遊部門、主要旅行商、媒體參加活動,搭建鄉村旅遊增收脫貧平臺;開通54個貧困縣的15條旅遊精品專線,舉辦16場次“鄉味廣西”旅遊品牌推介活動,新創建4A級以上旅遊景區19家、四星級以上鄉村旅遊區(農家樂)54家;落實廣東客源旅遊專列和首航旅遊包機;培訓鄉村旅遊經營管理者、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鄉村旅遊從業人員、有意願從事鄉村旅遊管理經營的貧困群眾共計800余人次。
雙方把帶動貧困人口增收、促進貧困人口穩定脫貧作為粵桂扶貧協作的根本出發點,建立“企業+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等多種模式,帶動貧困戶抱團發展、共同脫貧。都安瑤族自治縣積極對接結對的深圳市寶安區,幫助安排500萬元資金為深度貧困村無勞動力的625戶貧困戶實施“貸牛代養”産業致富項目,貧困戶年均分紅2640元,分紅期限5年。德保縣對接深圳市南山區,採取固定分紅“飛地産業”模式,幫扶投資興建粵桂桑蠶産業示範區和生態柑橘類種植示範基地,至今已直接帶動9859人脫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