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讓廣西壯族優秀文化融入世界舞臺

2019-06-23 15:59:51 |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 (唐志強 通訊員 鄧民勝): 6月22日,由中國社科院、廣西壯學學會、百色學院聯合舉辦的2019“壯學論壇”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舉行。本次論壇以“讓廣西壯族優秀文化融入世界”為主題,旨在弘揚壯族優秀文化,加快民族地區協調發展,促進壯族優秀文化傳承創新。來自北京、上海、雲南、廣東、浙江、廣西等地的專家學者70余人參加了論壇研討。

  百色地處滇、黔、桂三省(區)的結合部,西接大西南,東聯珠三角,面向東南亞,是大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咽喉”,也是溝通中國與東盟的重要橋梁和基地,這裡有壯族、漢族、瑤族、苗族、彝族、仡佬族、回族等7個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7%,其中壯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0%。壯民族布洛陀文化、黑衣壯文化、壯族織錦文化、北路壯劇文化、壯族嘹歌文化等,被列入國務院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百色優越的區位條件和良好的資源稟賦為學者們開展壯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百色學院校長金長義介紹,百色學院是2006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本科高校,學校現有教職工1434人,各類學生2.4萬餘人,招收有來自泰國、老撾、柬埔寨、巴基斯坦、索馬裡、贊比亞等國家的留學生共110人。

  近年來,百色學院積極發揮地方區域優勢,不斷挖掘和利用獨特的民族文化資源,積極與廣西區內外單位合作開展壯學研究,獲得了一系列特色創新研究成果。

  在發言環節,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副所長閆國飛、西南民族研究學會常務副會長和少英、百色學院副校長呂嵩崧、廣西壯學學會副會長趙明龍等與會專家認為,文字是一個民族的內在特質和文化承載物,壯族文字積澱著壯族人獨特的思維習慣和文化心理,反映著壯民族的價值理念和精神文明。近年來,不少專家學者通過採集古寨原生態的人像和場景,把古壯字與圖像融為一體,讓畫面充滿故事藝術感,以此闡述壯文化的生態與變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