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下足硬功夫 營造軟環境

2019-07-22 09:28:45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本報記者 李湘萍  通訊員 聶新宇

  “早上去深圳,晚上回貴港,確實方便!”近日,廣西益嘉發董事長黃益鵬在接受採訪時説,貴港到廣東多地的直達動車相繼開通,兩地人員往來更加便利;其次通關也便利化,大大減少了企業經營成本;再次是申請立項、證照辦理的速度快、效率高。“我們真切感受到當地政府對企業的關心,政府服務品質大有提升。”

  這是今年廣西開展優化營商環境重點指標百日攻堅行動取得實效的一個實例。

  7月10日,《2019年廣西營商環境調研報告》在北京發佈。調研報告顯示:2019年受訪企業對廣西營商環境滿意度較2018年提高16%,九成以上企業認為近3年廣西營商環境獲得改善。

  自2018年起,廣西貿促會連續3年委託中國貿促會研究院開展廣西營商環境調研。調研報告是在問卷調查、實際調研、企業座談、對比研究和文獻分析的基礎上形成。

  廣西貿促會會長李常官介紹:“調研報告旨在系統、深入呈現當前廣西營商環境建設全貌,找出差距、找準方向,為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參考,進一步推動廣西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落實、落細,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會長金旭代表專家組在報告評審會上發言,認為調研報告課題組開展了大量的企業訪談工作,獲得了充足的第一手信息資料,研究方法運用得當,調研工作紮實有效,對廣西營商環境進行了較為客觀、全面、準確的分析評價。

  調研報告在總體評價中指出:“2019年廣西營商環境明顯提升,貴港評價最高,南寧進步最快。”記者走訪了兩地的部分企業。

  “政府窗口職能部門政務服務效率高、態度好,這是企業有目共睹的。”貴港市森林木日用品公司總經理郭志斌舉例,“現在企業申請辦理抵押貸款的速度非常快,當天申請當天就辦下來了。”在出口方面,該市利用內河港口,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運輸環境,工作人員服務品質和效率快速提升。海關、環保局等部門在執行政策時不搞“一刀切”,經常深入企業了解情況,對出現的困難及時協調處理。

  在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研祥智谷項目代表向記者介紹,企業乘上2014年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審批制度改革東風,成為第一家並聯審批受益企業,“從拿地到項目開工一般需要6-8個月時間,但我們第一期項目的施工許可證在一週內就獲核發。”此外,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優惠政策承諾兌現率高,不少中國500強民營製造企業落戶於此,園區內有2家深圳高新技術上市企業申請到全國最低企業所得稅。

  評審會專家認為,調研報告呈現出動態性、客觀性、真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5大特點。調研報告在調查和實地調研、文獻比照基礎上,提出了營商環境建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並提出8個方面的對策建議,涉及政府、企業、社會等主體。

  “優化營商環境不能忽視‘重招商、輕服務,重審批、輕監管’的問題。”中國環保産業研究院院長翟濱指出,不能把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簡單理解為提供更多的優惠政策,實際上很多企業家反映,再多的優惠政策不如一個法治公平規範的營商環境更有價值。

  “轉變觀念,優化職能,打造高效服務型政府是當務之急。”《求是》雜誌社副編審嚴海波提出,廣西應該多途徑加強幹部交流,破除陳舊落後思維定勢,以思想大解放推動事業大發展。

  針對調研報告顯示的“人力資源和金融服務評價最低”的問題,專家們首先建議多渠道突破企業招工瓶頸:一是拓展“互聯網+用工服務”新渠道,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促進企業用工需求與求職需求有效對接;針對重點企業成立專項招工工作領導小組,實現精準幫扶。二是塑造尊重技術工人的良好社會氛圍,整合全區職業技術教育資源,打造終身職業培訓體系,促進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與職教集團融合發展,促進推行産教融合,增加技術人才有效供給。三是進一步完善高品質人才引進政策,促進高端人才來桂創新創業。

  要解決融資難問題,就要多措並舉、齊頭並進:制定融資環境優化戰略規劃,通過搭建銀企對接平臺、成立企業轉貸引導基金、制定信貸激勵政策、設立過橋資金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完善企業徵信體系建設、以金融科技應用成果緩解企業融資難等多種方式,促進企業融資發展;鼓勵金融機構開展金融創新,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加豐富的金融産品、更加優質的金融服務及更加便捷的貸款程式,擴大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額度;引導中小企業建立規範的財務報表制度,為銀行提供詳細的信貸授信依據,增強銀行對中小企業報表的信任度,降低貸款難度。

  “營商環境的建設要對標高標準,廣西可以從對標自由貿易實驗區入手,包括學習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好做法。”中商智庫執行理事長郭周明認為,廣西北部灣有很好的基礎,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發展的契機,承接大灣區的輻射帶動,在灣區建設上吸收先進經驗,提升發展品質。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