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每逢週末,位於玉林容縣的都嶠山風景區都熱鬧非凡,慕名而來的各方遊客樂在其中。景區市場部主任鄧永櫳介紹,景區每逢週末日均遊客可達5000人次。
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已成為容縣近年來縣域經濟發展的鮮明特點。作為廣西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申請驗收單位,該縣全年接待遊客突破1000萬人次,旅遊總消費收入突破100億元。
這是我區縣域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作為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發展縣域經濟,對於解決“三農問題”,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但總體上看,我區縣域經濟仍存在實力不強、産業發展不充分等問題。針對這一狀況,全區年中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工業強縣、特色興縣,立足資源稟賦、區位特徵、環境容量、産業基礎,大力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主導産業和特色産業。
為樹立縣域經濟發展先進典型,鼓勵進步,會議對全區26個2018年度廣西科學發展先進縣(城區)、進步縣(城區)進行了表彰,其中不少縣區已連續幾年入選榜單。
依託資源優勢
發展特色産業
走進桂平市木樂鎮,可以看到紡織服裝産業的招牌密集地豎立在街道兩旁。
立足當地傳統紡織産業的深厚根基,桂平市木樂鎮逐步發展形成了“從一朵棉花到一件衣服”的全産業鏈。目前,該鎮有330多家服裝企業,規模以上企業16家,服裝産量達2億多套,2018年完成工業總産值120億元,同比增長37.1%,輻射帶動近5萬人就業。
崇左市扶綏縣木材資源豐富。依託這一優勢,該縣山圩産業園發展了整個産業鏈産業,從出口包裝板、集裝箱底板、普通傢具板,再到生態板、高端傢具、高端木地板基材等木材加工産品,木材加工産業鏈已初步成型,真正實現了“一根木頭吃幹榨盡”。
有産業,經濟才能“立”起來。縣域經濟要有活力,做大做強縣域特色優勢産業是關鍵。要依託當地資源優勢和産業基礎,從最有條件、最具競爭力的領域入手,逐步培育壯大支柱産業和特色産業。
桂東區域各縣(市、區)應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積極承接大灣區産業轉移,大力發展面向大灣區市場的現代特色農業。
沿海縣域則應發展向海經濟,培育臨港工業、港口物流、海水養殖等産業,主動為臨海大工業做好配套服務。
而生態環境優美的縣域則應發展綠色經濟,選擇生態農業、生態旅遊、健康養生等作為特色産業主攻方向。
打造産業園區
構築發展平臺
“從洽談、簽約到第一台志高洗衣機下線,我們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7月23日,在廣東省廣州市舉行的柳州市-粵港澳大灣區智慧家電專題推介活動上,志高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江國民感慨地説。
粵桂智慧家電産業集聚區位於柳州市柳江區。按照規劃,柳州市力爭用3-5年將柳江區打造成年産值300億元-500億元、用8-10年的時間將其打造成年産值1000億元的中國智慧家電産業集聚區。
推動發展縣域産業發展,要有“産業集群”思維。通過引導項目向園區落地、企業向園區集中、産業向園區集聚,實現集中集聚集約發展,延伸、完善産業鏈,增強産業的競爭優勢。園區內産業集群的形成,有助於形成區域性的專業化市場,對經濟形成明顯推動力。
産業園區的發展,還可為農村剩餘勞動力創造就業崗位;同時,可集聚人口,推動城鎮化發展。
以北流市為例,該市正在同時打造多個産業園區。除了省級A類工業園區——廣西北流日用陶瓷工業園區,還積極建設傢具産業園、中國-東盟農産品深加工産業園、農民工創業園等園區。這將帶動和輻射周邊經濟的發展。
據統計,目前該市産業園區的規劃面積達47.4平方公里,建立了獨立的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並正常運行,去年園區工業總産值超200億元,吸納了上萬農村富餘勞動力。
加速産業融合
助推鄉村振興
位於桂林市陽朔縣的遇龍河度假景區是廣西首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近年來,遇龍河景區的發展讓沿江村莊、村民獲益甚多。據了解,沿岸景區範圍內的村莊均能從當地的旅遊業中獲得分紅。據統計,去年遇龍河沿岸群眾獲得旅遊公司分紅1181.76萬元。
此外,景區還輻射帶動周邊村莊發展農家樂、民宿等,農副産品銷售也更加火爆,大量農民“洗腳上田”變身為個體經營者。
近年來,陽朔縣立足旅遊業優勢,大力推動旅遊業與農業及相關産業的融合,發展全域旅遊,鄉村面貌大為改善,推動了鄉村經濟快速發展。
振興鄉村産業是發展縣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産業融合,依託城市力量輻射鄉村産業,是快速改變鄉村經濟結構的一條有效途徑。
崇左市江州區以現代農業為抓手推動鄉村産業發展。該區通過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目前,該區已建成24個甘蔗種植全程機械化示範基地,農業機械化率達63.6%,新增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1個、縣級2個、鄉級16個,實現鄉鎮全覆蓋。
聚焦鄉村振興,桂平市積極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該市正在實施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建設增點擴面提質升級三年行動計劃,目標是建成核心示範區2個以上、縣級示範區5個以上、鄉級示範園19個以上、村級示範點144個以上。
在柳州融水苗族自治縣,一場大規模的宜居鄉村“産業富民”專項活動正在展開。目前,該縣已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各具地方特色的現代農業産業示範基地126個,行政村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2萬元以上的項目達174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完成168個。
(記者/唐群峰 唐正芳 覃偉立 莫迪 巫美橋紅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