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何處覓鄉愁 桂北有融州

2019-08-30 09:53:16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何處覓鄉愁 桂北有融州

融水雨卜景區風光如畫。諶貽照/攝

何處覓鄉愁 桂北有融州

苗族非遺傳承人在錘苗布。諶貽照/攝

何處覓鄉愁 桂北有融州

融水三友瀑布。諶貽照/攝

  本報記者 吳麗萍 通訊員 李志雄 曹凱強

  編者按:

  融水,古稱融州,位於廣西的北部,柳宗元曾賦詩“荒山秋日午,獨上意悠悠。如何望鄉處,西北是融州”,以表達他的鄉愁。進入新時代的融水,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按照“秀美融水·風情苗鄉”旅遊發展定位,大力推進“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全縣旅遊産業呈現環境優化、要素凝聚、增長強勁、提質增效的發展態勢,融水也成功摘取“2017年度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和“2017年度廣西科學發展先進縣”兩塊含金量極高的牌匾。

  隨著“秀美融水·風情苗鄉”知名度不斷提升,前往融水旅遊觀光的遊客越來越多,旅遊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日益凸顯。2018年,融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687.79萬人次,較2013年增長2.5倍,年均增長28.1%;實現旅遊總消費78.45億元,較2013年增長13.2倍,年均增長70.1%。

  1 優先發展旅遊

  融水生態環境優美,旅遊資源豐富,民族風情濃郁,節慶活動精彩紛呈,是典型的“適旅”地區。融水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發展旅遊,取得一定成效,但旅遊業在經濟社會中的地位還不突出,旅遊開發碎片化、配套短板化等問題仍較嚴重。

  思路決定出路。2013年以來,融水緊緊把握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機遇,確立旅遊優先發展戰略:交通建設優先安排景區景點公路,農業産業優先扶持景區景點農民發展特色種養,城鎮化建設優先考慮旅遊景觀和旅遊配套設施需要,形成全縣上下高度統一、協調共建,優先發展旅遊的共識。同時,堅持以規劃為指導,科學編制系列旅遊發展規劃,確保全縣旅遊高水準規劃、高標準建設和高品位發展。

  投入決定産出。在“創特”前,融水用於旅遊發展的專項資金一年只有200萬元,2013年以來,融水將旅遊發展專項資金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縣財政每年投入旅遊發展資金5000萬元以上,並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支持,獲得旅遊專項資金補助7272萬元。融水還不斷優化旅遊投資環境,以項目為抓手,吸引民間資金45.8億元參與景區建設和旅遊設施建設,為旅遊快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2013年至今,融水的國家A級景區由4個增加到10個,鄉村旅遊區從1個增加到6個,星級酒店從2個增加到4個,旅遊廁所從8個增加到26個。

  交通決定發展。融水美景鎖在深山,最大的“攔路虎”是交通問題。近幾年,融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速度”前進,隨著三柳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高鐵無軌站、三江南站融水遊客接駁換乘服務中心建成運行,元寶山旅遊扶貧高速公路項目有序推進,旅遊交通條件不斷改善。融水還主動籌措資金加快旅遊路網建設,環元寶山旅遊公路以及融州大橋等重點交通工程全部竣工投入使用,環縣城旅遊公路構架基本建成。此外,羅城-洞頭(融水段)等縣內二級旅遊公路目前正在加快建設,建成後融水所有景區和鄉鎮都將通達二級公路,有力推進旅遊業發展。

  2 資源轉化産業

  自“創特”以來,融水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民族風情,堅持高品質發展,精品景區不斷涌現,旅遊産品愈加豐富,旅遊産業發展水準大幅提升,逐步打響“秀美融水·風情苗鄉”品牌。“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融水成為廣大遊客嚮往的去處,旅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進一步凸顯。

  看得見元寶山。今年5月,延綿數公里、面積上千畝的紅杜鵑把元寶山裝扮得像一個花枝招展的少女,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前往觀賞。元寶山大受歡迎,除了風景優美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遊客可以乘車到半山腰,然後步行20分鐘左右即可到達花坪賞花。

  元寶山是廣西第三高峰,因整個山形像大元寶而得名。元寶山的許多山峰海拔在1500米以上,加上原始森林植被保護完好,造就了瞬息萬變的雲和霧、奇特的雨和雪、壯觀絢麗的日出等景觀。“以前,元寶山的美景只能遠觀,如今終於可以近賞了。”柳州資深戶外愛好者周先生説。

  望得見貝江水。“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30多年前的電影《閃閃紅星》中,潘東子泛舟江上的鏡頭就在貝江取景。

  貝江是融水最長的一條河流,貝江景區是融水建設較早的一個景區,但發展一直不溫不火。如今的貝江,成了廣大遊客的新寵。近年來,貝江自然生態保護不斷加強,景區建設升級,“顏值”越來越高。遊客或立於觀景平臺,或漫步親水棧道,觀江水碧清澄凈,看兩岸樹木蔥蘢,旖旎風光令人心曠神怡。

  記得住苗寨的鄉愁。位於融水縣城西北部的田頭苗寨,自然景觀秀麗,民族風情濃郁,是國家3A級景區。“幾年前我來過這裡,這次故地重遊,發現苗寨變得更美了,也更好玩了!”貴州遊客張女士説。登上吊腳木樓,邁上風雨橋,觀看小橋流水、層疊梯田、千年古榕,參與“蘆笙踩堂”“牙變嬉春”“鬥馬”“打同年”“火把節”等獨具特色的民俗活動,品味古寨百家盛宴,已成為很多遊客尋找鄉愁的途徑,融水“苗寨鄉愁”名片越擦越亮。

  3 旅遊帶動扶貧

  融水堅持“以一個龍頭景區,帶動一片鄉村旅遊,帶富一方百姓”的發展思路,開闢旅遊扶貧新路子,旅遊發展帶動模式覆蓋全縣20個鄉鎮。

  位於元寶山腳下的榮地村,利用龍女溝龍頭景區帶動作用,堅持黨建引領,大力發展鄉村旅遊,越來越多的村民吃上“旅遊飯”,脫掉了貧困帽。四榮鄉榮地村歸報屯的脫貧戶潘春梅一家,利用自家土地,種植油桃、麻桃等作物,逐步發展集種植、觀光、採摘、休閒為一體的農家樂,2016年實現脫貧。潘春梅不僅自家享受到旅遊發展紅利,還帶動8戶貧困戶和25戶農戶奔小康。

  吃上可口“旅遊飯”的,還有榮地村歸秀屯的潘劍。“看到家鄉旅遊火爆後,我返鄉開辦民宿,現在生意越來越好!”潘劍高興地説。潘劍一家還帶領周邊30多戶農戶、13戶貧困戶一起參與旅遊發展,實現脫貧增收。

  融水屬於滇黔桂石漠化片區縣,對許多住在大山深處的貧困戶來説,易地扶貧搬遷是“拔窮根”之舉。在“十三五”期間,融水全縣易地扶貧搬遷人口規模為3201戶13695人。搬出來的貧困戶如何發展?融水通過旅遊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旅遊與易地扶貧搬遷相結合,讓貧困戶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夢嗚苗寨,是融水特意為搬遷進雙龍溝景區的移民修建的“新家”。融水創造性地將“移民新家”打造成旅遊景點,按照苗寨風格復原改建而成,向遊客展示傳統的農耕文化和生活習俗。

  “我既是苗寨的新村民,也是景區的工作人員,每個月的收入有二三千元。”苗族青年潘星拾告訴記者。如今,像潘星拾家這樣的易地扶貧搬遷戶已有10多戶,景區向他們提供工程維護、綠化保潔、遊樂設施管理、田園管理等工作崗位。貧困戶還可以通過銷售民族手工藝品、表演民族歌舞等渠道增加收入。據了解,景區計劃陸續引入100戶搬遷戶入住,帶動更多移民發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