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柳州:工業之城的幸福新姿態

2019-09-18 11:10:49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柳州:工業之城的幸福新姿態

  平流霧中的柳州文廟猶如仙境。 李 斌/攝

  本報記者 覃偉立

  從馬鞍山上的觀景平臺俯視,可以看到碧綠的柳江河穿城而過,柳江大橋、文惠橋、紅光橋等大橋橫跨南北,城中半島高樓聳立,綠樹鮮花點綴其間。

  柳州是一座工業城市,但更像一座旅遊城市。這裡常年綠樹成蔭、四季花開不斷。每年春季,27萬株洋紫荊將這座城市裝扮成“紫荊花城”。

  A 工業之城生態宜居

  59歲的孫子元是地道“老柳州”,只要天氣好,他就到柳江河裏游泳。

  “我從20多歲就開始在柳江河游泳。”他説,“以前從金沙角遊到文昌橋一帶再遊回來。現在年紀大了,就從紅光橋底遊到對岸再遊回來。”

  在孫子元眼裏,柳江河水永遠碧綠清澈。“游泳口渴了,我們直接喝柳江河水。”他説。

  生態環境部公佈今年上半年全國地表水環境品質狀況,柳州水質排名全國第四;今年前7個月,柳州空氣優良天數199天。

  如果時間倒退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柳州人絕對沒有現在的自豪感。那時的柳州煙囪林立,濃煙滾滾,酸雨率高達98%,是全國四大酸雨區之一,被稱為“酸雨之都”,市區許多石山因酸雨變成光禿禿的“白頭山”。

  新世紀初,柳州市做出一個關係百萬市民福祉的重大決定:既要大力發展工業,又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系列“改城”措施一一推行。近十幾年來,柳鋼累計投入近80億元用於環境生態保護,年平均運行費用近17億元。一個個項目、一次次技改,有效改善柳鋼及周邊的空氣品質。今年8月19日,在柳鋼東門池塘邊高大的樹冠上,人們看到一群白鷺在自由翱翔、覓食和嬉戲。

  一邊持續治理污染,一邊建設花園城市,柳州埋頭耕耘獲得豐厚回報:碧水藍天重現了,青山綠地出現了,五彩畫廊顯現了……

  春天來臨時,27萬株洋紫荊迎風怒放,街頭巷尾,花團錦簇。“半城紫荊半城樓”的景象,讓人們忘記柳州是一座重工業城市。

  B 一流教育醫療條件

  “在教育上,柳州最舍得下本錢。”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兩會代表、柳州高中黨總支書記韋振益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有一件事讓柳州人驕傲了很久:老城區所有職業院校搬遷到柳東新區職教園區後,騰出寸土寸金的千畝土地。然而這些土地沒有用於商業開發,而是全部用作基礎教育用地,緩解老城區義務教育學校用地緊張的問題。

  2013年至今,柳州市共投入20多億元資金,新建、改建義務教育學校31所,新增學位7.4萬個。2018年秋季學期,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在校生中,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9萬餘人,公辦學校接收比例達90.42%。

  在市區,柳州建議10多個教育集團化,“名校+新校”“名校+弱校”推動教育高品質均衡發展。在農村,各縣按城鄉、校際均衡發展的要求,統一調配教師,執行“縣管校用”和“縣屬輪教”,解決偏遠薄弱學校缺乏師資的問題。

  解決上學難、上好學,又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柳州推進“醫聯體”建設,截至今年6月,該市已組建13對緊密型市縣“醫聯體”,共有66家鄉鎮衛生院參與縣域“醫聯體”建設,實現縣鄉醫療服務一體化管理。

  “創造好的生活環境,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感到幸福,這才是發展的目的。”柳州市主要領導説。

  C 全民共享發展成果

  三江侗族自治縣11歲的小學生楊海林一家原住在獨峒鄉唐朝村,因易地扶貧搬遷,住進縣城。他入讀新學校江川小學,中午還有免費午餐吃。

  江川小學1500多名學生全部是易地扶貧搬遷家庭的孩子。“免費午餐標準是每人每天4元。”學校副校長李曉雪説,“保證孩子都能吃到一葷一素一湯。”

  2008年,柳州在全國率先在貧困縣實行九年義務教育農村學生免費午餐制度;2011年,這項制度推向全市,實現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生全部吃上免費午餐,每年惠及18萬農村學生。

  柳州,是一座“免費”最多的城市。

  2007年,市屬公園全部向市民免費開放。此後新建的大量公園也免費開放。如今,柳州的4A級景區中,就有15個景區免費對市民開放。

  從2014年1月1日起,柳州停止收取城市路橋機動車輛通行費,每年1億多元的“路橋費”由市財政埋單;租賃城市公共自行車,2小時內免費;2017年,實行城市道路停車場(點),臨時停車1小時內全部免費。

  從2018年2月10日起,柳州體育局所屬的五大體育場館第三次降價,市民健身運動項目免費。低收費時段長度和降價廣度方面也是歷年之最,場館全民健身運動項目收費標準統一下調50%。

  從今年5月14日起,持有柳州市公安機關核發的居住證且年滿68周歲的非柳州市戶籍的外地老年人,可辦理免費乘車卡。

  宜居之城,幸福之城,吸引許多人來柳州創業,柳州市因此成為目前廣西惟一的人口凈流入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