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廣西人工林面積躍居全國榜首

2019-10-08 10:24:07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廣西人工林面積躍居全國榜首

  新中國70華誕,廣西默默耕耘數十年,為祖國獻上了一份綠色發展的禮物——新鮮出爐的自治區級林地變更報告顯示,廣西人工林面積1.28億畝,名列全國榜首。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廣西森林覆蓋率僅為22%,跌至歷史低值。2018年底,廣西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2.37%,高出全國森林覆蓋率平均值近兩倍;30多年森林面積增加1.44億畝,新的增量相當於原有存量近兩倍。

  “廣西森林覆蓋率進入全國三強,人工林面積躍居全國榜首,並不是因為自然稟賦優越,而是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自治區黨委政府一屆接著一屆領頭幹,幹部群眾一代接著一代大種樹,30多年艱苦奮鬥建設了綠美八桂。”自治區林業局局長黃顯陽説。

  30多年來,廣西年均新造林約400萬畝,加上全民義務植樹,每年人均新增樹木10株以上。進入“十二五”,廣西成為全國最大木材産區;2017年起年産木材超過3000萬立方米,約佔全國木材産量的45%。

  植樹造林的“森林增量”,整倍大於林木採伐的“森林減量”,使得廣西森林蓄積量持續增加,目前為7.65億立方米,相當於每個廣西人擁有15立方米以上“活立木”。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自治區黨委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先後實施造林滅荒、綠化達標等重大行動,並將造林綠化納入各級黨政領導幹部任期目標責任。

  進入21世紀,廣西大力實施珠江防護林、沿海防護林、退耕還林、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國家重點生態工程,大力推進“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和“美麗廣西·生態鄉村”村屯綠化專項活動,植被生態品質近5年來位居全國最高水準。

  近年來,廣西林業部門在水源保護區等重要生態區域調整樹種結構,實施人工純林改造,大力發展鄉土樹種、珍貴樹種和經濟林,更多培育大徑材、無節材和混交林。廣西植樹造林邁向高品質發展軌道,鄉土樹種、珍貴樹種、經濟林所佔比例超過60%,其中重點生態工程營造鄉土樹種、珍貴樹種、混交林比例從10%左右提高到80%以上。

  堅持面上造林與困難地造林協同推進,在山體陡峭、基岩裸露度高、造林難度大的石山區以及公益林區,當地政府實施封山育林,禁止商業採伐、開荒、採石、取土、砍柴、放牧等破壞活動。在生態系統退化嚴重、種質資源缺乏、單靠封山育林難以恢復植被的地方,強化人工種植,加快植被恢復進程。得益於一系列治理和恢復措施,目前全區石漠化土地面積比2011年減少了38.72萬公頃,減少率為20.2%,是全國8個石漠化省區中減少幅度最大的。(記者/袁琳 通訊員/張雷 吳咏臻)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