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0月9日電題:漓江源頭的生態守候
新華社記者郭軼凡
“有黃腹角雉,有覓食的黑熊……都是重點保護動物。”身著綠色工作服,腳踩運動鞋,走在巡視路上的王紹能話不多,但談起紅外相機捕捉到的貓兒山保護動物,他卻如數家珍。
與貓兒山相伴了20年的王紹能是廣西貓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保護管理科科長,他是漓江源頭生態保護的見證者,也是親歷者。
自廣西桂林市區出發,一路向北,經過5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即可到達漓江的發源地——貓兒山。清晨,記者登上貓兒山頂,只見山中雲霧氤氳,連綿的喀斯特地貌山峰宛如一幅磅薄的中國山水畫。行走其中,猶如人在畫中游。
貓兒山位於廣西北部興安、資源、龍勝三縣交界處,主峰海拔2141.5米,是五嶺之一越城嶺山脈的最高峰,因峰頂花崗岩巨石形似臥貓而得名,素有“華南之巔”的美譽。貓兒山連接著長江、珠江兩大水系,是漓江、資江、潯江的主源。
漓江源位於主峰下一個山間開闊平地,由於日積月累,形成巨大的碳化土沼澤濕地,仿佛一塊大海綿。“我們這裡常年濕度比較大,溫度也比較低,枯枝落葉長期在高濕、低溫、缺氧的條件下,經過碳化慢慢形成了沼澤濕地。”王紹能説。
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高達約96%,隨處可見各種珍貴動植物。貓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唐忠香介紹,保護區有野生動物345種,野生植物2484種,昆蟲3300種,“這裡有特有的貓兒山林蛙、貓兒山小鯢、貓兒山掌突蟾,以及黑熊、貓豹、白鷴等保護動物。”
為更好地保護這些珍稀動植物,1976年貓兒山自然保護區成立。2003年,經國務院批准,貓兒山自然保護區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日復一日,王紹能和40多位同事一起,走遍貓兒山的每一座山頭,監測珍稀動植物的情況,巡護保護區內的界石界碑。
16年前,剛剛踏出校門的劉崇華加入了貓兒山巡護隊伍。他説:“剛開始,我所在的毛竹山管理站3公里以外才有人家,沒電、沒熱水,下去買一次菜吃一星期,手機也沒信號,當地百姓保護意識也不強,不時有人偷獵。”
2016年,自治區林業廳出臺《關於開展林業系統自然保護區五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廣西開始在全區林業系統自然保護區開展建設標準化、管理規範化、監測科學化、宣教多元化、社區和諧化的“五化”建設。同年,貓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開始在貓兒山重點區域安設紅外相機,監測珍稀動植物,每月定期查看紅外相機拍攝情況,並將資料上傳保存。
近年來,經過保護區和當地政府的共管共建,周邊居民生態環保意識不斷增強,進入保護區偷獵的情況愈發鮮見。“現在生活、工作條件比以前好多了。我們和周邊村子關係非常好,農忙時候,巡護員經常去幫留守老人幹農活,不少村民也主動加入保護貓兒山的隊伍裏來。”劉崇華説。
“我對貓兒山有感情,大家保護意識提高了,我也越來越有成就感,會一直堅持下去。”王紹能笑著説。(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