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侖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光。 蘇 博/攝
桂林市七星區竹江村牧歌。 楊愛蓮/攝
昌苗苗
70年,與祖國同行,與時代共進,廣西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從萌芽起步到蓬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1950年,廣西發佈《護林辦法佈告》《關於保護森林與育苗獎懲暫行辦法》,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廣西較早的保護資源法規。
1960年,北流縣水泥廠自籌資金興建工業粉塵處理設施——原料破碎收塵裝置,這是廣西最早的污染治理設施之一。
1965年,廣西開展環境放射性監測。
1972年,廣西首次進行大規模江河水質監測調查,各地陸續開展大氣監測。
1974年,廣西成立“環保辦”,到1983年底,廣西8個地區、5個地級市和50多個縣建立了環境保護機構,初步形成廣西環境保護專業隊伍。
198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局成立。
199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局由副廳級升級成正廳級局。
200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廳成立。
2018年11月1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掛牌成立。
伴隨著新中國成立70年的風雨歷程,廣西生態環境事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精,廣西環保人初心不改,始終以守護好生態環境這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為己任,圍繞城鎮和工業園區環保設施建設、環境保護基礎能力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深入推進實施一系列重大環境保護項目。如今,八桂大地,山水壯美,處處生機盎然,一幅更為瑰麗的八桂生態新畫卷,正以更加飽滿新穎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苦練內功 夯實生態保護之基
“叮鈴鈴,叮鈴鈴……”廣西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高級工程師朱華仍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她剛參加工作時,騎自行車在監測點、實驗室兩頭跑,開展環境空氣品質例行監測人工採樣工作的情景。
“當時,實驗室只有燒杯和滴管等少量、簡單的儀器設備。近年來,生態環境信息化建設實現跨越式提速發展,我們有了被業界稱為‘超級站’的大氣複合污染自動監測站,部分設備走在了全國前列甚至在國內獨一無二。我們還擁有全國環保系統首次自主研發無人機有毒有害氣體監測系統、國內第一台的無人潛航式水環境監測設備等等。”朱華自豪地説。
環境監測設備從無到有,監測手段從手工監測、地面監測轉向了天地空一體化……這只是廣西生態環境事業飛速發展的縮影。
2013年環境安全年。
2014年基層建設年。
2015年監管執法年。
2016年全面開啟治污新征程。
2018年全面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以“五項承諾、環境安全、管理轉型、從嚴治廳”為工作思路,從加強基層環保能力建設,夯實環境監管軟硬體基礎做起,通過一次次實地調研、一次次排查整治、一次次主動公開,不斷提升環境監管和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水準。
2014年基層建設年以來,廣西投入5億多元加強全區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截至目前,每個縣區市都建立了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全區主要河流建有水質自動監測站,實現了對環境品質、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的全覆蓋。
廣西環境監察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在全國率先運用“互聯網+”理念和技術,建成覆蓋區、市、縣三級環境監察機構的移動執法系統平臺和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實現了環境執法“信息化、智慧化、規範化”,提高了環境執法效能。
廣西還積極推進重點污染源自行監測數據聯網,對排污企業裝上了“千里眼”和“緊箍咒”。截至2019年9月26日,全區14個設區市有878家排污許可證企業進入全國污染源監測信息管理與共享平臺,方案完善率和數據聯網率均在全國前列。
保護生態 築起南疆綠色屏障
走在曲折蜿蜒的棧道上,一片片紅樹林鬱鬱蔥蔥,遠眺碧海藍天,一隻只白鷺翩躚飛過……這就是位於中越界河處的廣西北侖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紅樹林面積1300公頃,是全國連片面積最大的海灣紅樹林,也是我國面向東盟重要的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窗口。保護區內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有紅樹種類18種,佔全國紅樹種類一半,2008年2月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2013年被環境保護部和教育部聯合評為首批“全國中小學環境教育社會實踐基地”。
曾擔任保護區管理處主任的蘇博在此工作了15年,他回憶道:“保護區遠離市區,我剛到這裡時,機構尚未理順,租用民房,外屋辦公,裏屋是大通鋪宿舍,沒有公車,就開私人的摩托車巡護,租用老百姓的泡沫竹排出海執法,還要請老百姓幫忙制止抽砂、捕鳥、砍伐紅樹林等違法行為……現在執法不但用上了車輛、快艇和無人機,還建成了覆蓋保護區95%以上範圍的電子巡查系統,坐在辦公室就可以通過大螢幕實時高清觀察掌握保護區的情況。經多年生態修復,保護區內的生態狀況大為改觀,海草床面積增長了近一倍;在廣西海域瀕臨滅絕、不足1000株的銀葉樹紅樹林,通過4年多的辛勤培育,已增加到3000多株;2008年至今,保護區鳥類記錄從原先的187種上升到目前的283種,增加了96個鳥類新紀錄;保護區多年監測並拍攝到全球受威脅等級達極危(CR)的珍稀鳥類——勺嘴鷸,為勺嘴鷸的全球保護工作提供了寶貴的數據。這裡不僅是研究海岸濕地生物多樣性的理想場所,也是開展自然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生態旅遊的理想場所,為我國的西南海上邊界築起了一道堅實的綠色生態屏障。”
廣西是中國野生動植物分佈最多的省區之一,種類數量居全國第三位。廣西生物多樣性豐富度居全國第三位,陸生野生動物種類居全國第二位,野生植物種類居全國第三位。
1961年,龍勝各族自治縣與當時的臨桂縣(現桂林市臨桂區)交界處建立了廣西第一處自然保護區——花坪自然保護區。50多年來,廣西自然保護區建設經歷了3個發展時期,即1979-1983年的搶救性建設時期、1984-2000年的緩慢發展時期、2001年以來的規範化建設時期。截至目前,全區已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78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1272827.825公頃,約佔全區國土面積的5.36%。在已建立的自然保護區中,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3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46個、市級自然保護區3個、縣級自然保護區6個,基本形成了佈局較為合理、類型較為多樣化、功能較為完備、已發揮重要生態保護功能的自然保護區網絡。
據專家評估,廣西自然保護區網絡包含了廣西境內絕大多數重要陸地自然生態系統類型、陸生野生脊椎動物和野生維管束植物種類,有效地保護了90%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類、82%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種類以及31%的紅樹林濕地,在廣西的自然保護和生態建設中具有重要和關鍵的地位。
污染攻堅 增強群眾環境獲得感
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是曾經的景象、中途的嚮往,也是如今的尋常,為此,廣西以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為核心,以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突出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領域,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臨水而居,自古就是人們追崇的理想生活,水給人類帶來了發展之機,也賦予人類以保護之責。廣西河流眾多,為達到《廣西水污染防治攻堅三年作戰方案》的目標,廣西成立了以自治區副主席為指揮長的漓江南流江九洲江欽江等重點流域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工程建設指揮部,全面統籌推進重點流域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工作。自治區主要領導多次現場調研重點流域水環境治理工作;各級黨委、政府把流域治理保護工作納入黨委、政府的重點工作,作為首要任務、頭號工程;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強大合力,齊心協力做好重點流域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工作。
大氣攻堅求實創新,並形成攻堅文化。廣西以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為攻堅目的,確定了“點面結合、綜合施策,抓平時、不因應急一刀切”的大氣攻堅思路,應用機動車遙感監測、網格化信息系統、揚塵負荷走航監測、無人機、遙感衛星、人工降雨影響等新技術,科學化、精細化應對污染。利用微信群加快信息傳遞效率,形成了“督市長,聞雞起舞;call局長,立即行動”的工作推進模式,形成了“不靠雨水靠汗水,不靠汗水靠作風,天不給力人努力,我為達標盡力氣”的大氣污染攻堅精神。
山川秀麗,千金不換,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關乎社稷民生。廣西全面推進土壤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任務落實,深入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強化源頭預防,加強涉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控,加強農用地日常環境管理,強化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加快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
河池是我國著名的“有色金屬之鄉”,也是我國6個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之一,近年來,通過先行先試和探索創新,走出了一條全國領先的土壤污染防治“總設計師+政府管家+專業智庫”的“河池模式”,給當地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帶來可觀效益,也給全國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了可推廣複製的新“樣本”經驗。
由於歷史上礦山的無序開採,河池市南丹縣土壤重金屬普遍超標,雨水將泥土沖刷入河,導致母親河刁江深受其害,成了連水牛都“不敢”下河的“毒江”。在經歷了一系列整治之後,刁江流域水質已達到地表水三類水標準,河流生態環境基本得到恢復,實現從“毒江”到“清江”的美麗嬗變。
不忘初心 築就生態金字招牌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心懷熾熱的民生情懷和堅定的歷史擔當,廣西生態環保鐵軍正以一份份亮麗的成績單踐行著錚錚誓言。
2013年8月以來,全區未發生一起較大及以上突發環境事件,環境品質持續改善並保持全國前列。
2017年以來,廣西派出精銳幹將參加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有85人次勇奪“每週一星”和“每週一榜”;污染源普查、土壤詳查、核與輻射、環境監管移動執法和污染源在線監測等工作均居全國前列,生態環境部多次表揚或推廣廣西經驗。
2018年初,廣西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抓好南流江流域水環境整治,短短幾個月有效改善了南流江水質,讓劣Ⅴ類水穩定達到Ⅲ類水,還利用沼液肥還田促進了當地農産品産量、檔次和賣價的提升,實現養殖業與種植業深度融合、循環發展。
2019年1-8月,廣西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5.7%,位居全國前列;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質均排名全國第二,全國地表水環境品質最好的30座城市中,廣西有9座城市上榜,並且有5座城市進入前10名,佔據“半壁江山”。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優美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廣西吸引人才、資本和重大項目的“金字招牌”。
初心依舊,使命在肩。廣西生態環保鐵軍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擔當實幹,為加快“建設壯美廣西 共圓復興夢想”提供優質安全的生態環境保障,為提升全區各族群眾的環境幸福感、獲得感,一直奮鬥在路上。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路甲16號 郵遞區號:100040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891032 舉報郵箱:jubao@cri.com.cn 新聞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監督電話:010-68891834 監督郵箱:jiancha@cri.cn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2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 11040202120016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5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版權所有©1997-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複製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