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漓江源頭第一村”的美麗嬗變

2019-10-30 09:11:00 | 來源:新華網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新華社南寧10月29日電題:“靠山吃山”的兩種滋味——“漓江源頭第一村”的美麗嬗變

  新華社記者王念、屈辰、徐海濤

  錯落有致的小樓藏在綠蔭深處,山間流淌著潺潺泉水,盛開的桂花芳香撲鼻……廣西興安縣華江瑤族鄉高寨村是“漓江源頭第一村”,山寨坐落在“華南第一峰”貓兒山南麓的崇山峻嶺之中。曾經,當地村民“靠山吃山”依然生活緊巴,如今綠水青山成了“金山銀山”。

  “快進屋坐坐吧!”聽聞外地口音,村民蔣錫金用廣西口音很重的普通話跟記者熱情地打起招呼。

  一棟3層的民居古色古香,與四面的莽莽群山相映成趣。“寨上發展鄉村旅遊,好多家屋子都翻新了,政府幫著規劃設計做民宿,收入不錯。現在不砍樹了,連毛竹都沒必要砍了。”一家8口的老蔣説起生活條件的變化,深感心滿意足。

  高寨村位於漓江源頭水源涵養地。這是一片綠色的寶地,漓江和湘江均發源於此。紅軍長征突破湘江後翻越的第一座大山老山界,也就是貓兒山一帶。高寨村有1300多人,山裏田地非常有限,遍山的毛竹、林木曾是主要收入來源。各家各戶分有林地,以砍毛竹維持生計,有時甚至砍一些原生林木增加收入。

  靠著山裏的資源,當地竹品廠、木材廠一度有數十家之多。因為對山林的過度索取,當地的生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村委會主任潘奇全對那些年的無奈之舉感嘆不已:因為收入渠道少,只能砍竹子砍樹,“人窮山敗、山窮水敗”,一直砍下去終歸不是辦法。

  “那時候,抬頭一看,山體禿得一塊塊的,都不像青山了,更像是‘癩皮山’。”潘奇全説。

  樹有根,水有源。漓江山水舉世聞名,但是源頭出了問題,江水就不那麼多了,也不那麼清了。守住源頭活水,才能保證一江清水向東流。十多年前,當地通過了保護漓江源生態環境的有關規定,禁伐、禁採、禁漁寫進了村村寨寨的村規民約。

  既要守住綠水青山,又要增加村民收入謀求發展,必須告別對自然資源粗放利用的依賴,另辟蹊徑。

  形勢倒逼觀念更新。依託漓江源自然資源、長征紅色文化資源和瑤族獨特的民族風情資源,華江瑤族鄉黨委、政府引導村民緊扣“綠色、紅色、原色”資源優勢,打造“三色”文化旅遊,實施旅遊康養項目。按照新産業的要求,不僅樹不能再砍了,人們還必須更加愛護生態環境。

  同樣是“靠山吃山”,發展理念卻完全不同了。

  從賣竹木到依靠生態環境和文化資源謀求可持續發展,當地村民在轉型的新路上一步一步往前走。“天然氧吧”、長征文化和民族風情元素吸引來不少遊客,農家樂、民宿等經營越來越紅火,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準得到很大提高。

  沿著村裏蜿蜒的水泥路往寨子深處走,村民粟厚軍的家出現在眼前。在鄉村旅遊、鄉村環境治理等政策支持帶動下,粟厚軍和妻子把周圍環境都整治了一遍,昔日生活必不可少的牛棚、豬圈改成雜物間,房前是種滿蔬菜的菜園,家裏靠著農家樂和在景區務工每年有幾萬元的收入。“新房是2014年蓋的,樓上3間改成了客房,用來接待遊客。”

  再往前走,是村民楊維德的房子。廢棄了一家居住幾十年的老屋,楊維德並不心疼。裝修一新的樓房已經建起,除了自己一家住,還留有幾間屋子準備裝修成供遊客住的客房。“政府幫著我們寨子做旅遊規劃,還補貼改廚、改廁、改圈的經費,對垃圾進行集中回收處理。環境好了,人住著也舒坦。”

  山寨的變化讓楊維德十分欣喜,他告別了依靠竹木的生活,成為景區的一名上班族,工資每年有2萬多元。楊維德指著對面的大山説:“那是我家林地,好多年沒砍了,就留在那裏,讓它自然生長。”

  記者沿山路而上,聽到潘奇全正在給遊客講述漓江源的故事:“現在大家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更強了,無論是植被,還是河道,都全力避免破壞和污染。在我們高寨人眼裏,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寶。”

  華江瑤族鄉黨委書記文萬年告訴記者,依靠打造“三色”文化旅遊,近年來遊客人數逐步增加,去年達到60萬人次。目前,全鄉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萬元,旅遊産業帶來的收入佔了大頭。

  文萬年介紹,華江獲評“廣西養生養老小鎮”,吸引相關産業落戶,2018年簽約引資10億的康養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下一步,當地將圍繞休閒康養産業做足大發展文章,同時因地制宜發展竹筍、香菇、木耳、中藥材等林下經濟作物,多渠道增加群眾收入,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村民們可以長期獲得實惠的“金山銀山”。

  清泉淙淙流淌,溪水穿寨而過,清澈透亮。村民周利貧隨手捧起一口溪水喝下,“可甜了!這麼好的山山水水,我們子子孫孫都得用心保護哦。”(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