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廣西糖業“二次創業”推動高品質發展

2019-11-08 09:06:35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本報記者 駱萬麗

  11月1日,崇左市政府與浙江友誠控股集團舉行簽約儀式——在中泰産業園區建設以甘蔗渣為原材料年産75萬噸乳酸和50萬噸聚乳酸項目,打造廣西聚乳酸可降解生物基新材料産業基地,未來有望在當地形成新的千億元生物基新材料産業。

  今年5月,廣西糖業集團與廣西泛糖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啟動了訂單農業大數據平臺:每份合同對應一個二維碼,輕輕一掃,合同簽訂情況、蔗農信用等數據一目了然。如今,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訂單管理平臺化正在全區逐步推廣。

  2019年,糖業企業戰略重組步伐不斷加快,歐亞糖業重組、百色甘化糖廠關停、南寧糖業在河池開展“四並二”試點……過剩制糖産能的退出,提高了糖業經濟效益和競爭力。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健全推動發展先進製造業、振興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當前,改革正成為廣西糖業“二次創業”、發力高品質的關鍵詞。

  廣西是全國最重要的“糖倉”,食糖産量佔全國總産值的60%左右。但近年來,糖價持續低迷、市場衝擊加劇、糖企經營困難,廣西的“甜蜜事業”在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

  “必須緊緊抓住降本增效這一核心,打破機制體制的藩籬,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競爭力。”不久前舉行的2019/2020年榨季全區糖業工作會議上,廣西進一步明確了向深化改革要動力,加快推動糖業“二次創業”的信心和決心。(下轉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

  今年2月,我區出臺了《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糖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提出圍繞提高生産能力、保護蔗農權益、放開甘蔗市場、兼顧地方利益、整合加工能力、培育知名品牌、拉長産業鏈條、做大糖業産業,深化糖業體制機制改革,推動糖業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近一年來,改革向縱深推進,取得了明顯成效——

  訂單農業激發市場活力,糖料蔗購銷市場機制持續完善。發展訂單農業是糖業企業佔領市場、建設制糖第一車間的最佳途徑。我區制定實施了《廣西糖料蔗訂單農業管理辦法(試行)》,規範訂單農業發展。今年以來,各制糖企業組織專員進村入戶,積極探索適合不同地區特點的合同模式;同時,依託廣西泛糖科技、潤桂科技兩家公司搭建信息化平臺,借助大數據優勢,提高訂單合同核準備案效率。截至今年10月25日,2019/2020年榨季已簽訂備案訂單合同44萬份,涉及農戶72萬戶,訂單面積佔種植面積的99.74%,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新型農企關係逐步形成。

  “雙高”基地建設穩步推進,降本增收成效初顯。目前全區500萬畝“雙高”基地累計完成土地整治建設面積502.46萬畝,提前一年完成國家下達的土地整治目標任務;水利化建設面積286.87萬畝,綜合機械化率69.8%,良種種植率100%。抽樣測産結果顯示,已建成的“雙高”基地樣本點平均畝産7.15噸,平均蔗糖分14.5%;“雙高”基地由整合前的472.26萬塊地,整合歸併為46.78萬塊,平均達到“十並一”,萬畝連片以上的片區28個,人工和運輸成本進一步降低,蔗農增收明顯。

  “加”“減”並舉,加大加工能力整合力度。為推動糖業産業向規模化、集約化轉變,一方面對落後産能做“減法”,淘汰低端生産力;另一方面,為先進生産力做“加法”,深入開展全區糖廠“對標定標追標”專項活動和“自動化智慧化數字化”改造。目前,全區制糖企業集團已由2016年的17家減少到目前的10家,形成6家年制糖能力超百萬噸的企業集團,預計2019/2020年榨季6大集團的産業集中度達到80%以上。全區食糖精深加工産品已接近20種,全産業鏈延伸初見成效。

  11月,新榨季大幕開啟,據自治區糖辦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2020年榨季全區糖料蔗種植面積1150萬畝,預計産糖量與上榨季基本持平,農民種蔗收入穩中有升。我區將加快推進糖料蔗基地建設,力爭實現糖料蔗綜合機械率達70%、機收率達30%的目標;推動企業提質升級,通過“三化”技改,力爭把噸糖生産成本再降低150元;進一步完善購銷市場秩序以及糖業服務體系建設。預計新榨季我區蔗糖分比上榨季提高0.5個百分點以上,這將為制糖企業增加效益10億元以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